作者| 李寻欢

编辑| 赤木瓶子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摧枯拉朽之势刷新了中国电影史:7天票房破50亿,9天破《长津湖》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截至2月24日,《哪吒2》累计票房已达137亿,全球动画票房冠军的宝座被轻松拿下。

虽说上映近一月,但在持续不断的热搜和多刷率的助力下,《哪吒2》工作日票房仍保持在8000万级别,占今天大盘的80%左右,不俗的后劲、延期的秘钥,意味着《哪吒2》将朝着150亿+(20亿美元+)发起冲击,大概率会挤下《星球大战7》,跻身全球影史票房top5



海外市场(包括中国港澳市场)也传来利好消息:北美上映影院持续增加,打破中国大陆地区华语电影在北美发行的最大规模纪录;由于《美队4》票房口碑双失利,该片在悉尼的多家影院排片被下调,而《哪吒2》排片却逐渐上升;香港两日票房破千万,或可超越《破地狱》,成为最卖座影片。

截止发稿前,《哪吒2》的海外票房已达到2000万美元+级别,国产片上一次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佳绩,还要追溯到2017年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

这场魔童闹海引发出的“票房海啸”不仅让观众沸腾,更让资本市场陷入疯狂:出品方光线传媒市值直冲千亿,之后又上演“准天地板”,一天之内走出近40%的涨跌幅。

光线股价过山车背后,大赚特赚的自然是主力军。散户们则形成了魔童闹海后的“众生相”:有人提车,有人破产,有人至今只是模拟,但心情会随着股价起落出现晴雨表。

魔童闹海,资本狂欢

光线传媒的大涨,始于2月5日开盘。

彼时,其票房已达55亿+,猫眼、灯塔两大平台均预测最终将冲击160亿,直接对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水之道》全球票房地位。影片票房上的成功,传递到资本市场上,正应了张国荣的那句“大热,越爱越狂热”。



当日9时25分,光线传媒股价高开,涨跌幅20.04%,股价11.44元,创下近一年新高。随后,光线传媒公布关于《哪吒2》的票房广告。

按该公告数据,在《哪吒2》票房48.40亿元时发布的营收比例(9.5亿-10.1亿元)计算,当《哪吒2》破百亿元,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19.6亿元至20.9亿元。而当《哪吒2》来到150亿+,营业收入几乎等同于光线传媒整个2024年的收入。在此重大利好下,光线传媒走出8天6板,8日累计上涨超260%



2月17日,光线传媒股价再度飙升,创下近五年新高:40元。

若从2024年低谷期算起,其股价累计涨幅已超500%,“第一批买光线股票的人已经财务自由了”成为股民们的共识。

《哪吒2》的爆发让影视板块迎来久违的“开门红”,但行业内部实在是冷热不均。

就在光线传媒领涨的同时,博纳影业因主投影片《蛟龙行动》票房惨淡,2月5日开盘便下跌5.6%,之后连续两天下跌,股价创近60日新低。之后虽在影视大盘整体上升时,跟涨过两天,但截至2月24日,博纳影业股价仍只有5.03。

猫眼娱乐、中国儒意、华策影视、金逸影视、横店影视等股价也不尽如人意。

归根结底,影视板块受爆款项目影响较大,而大绝多数影视公司,都不具备长期生产爆款的能力,且近几年除却短剧市场比较火热之外,影视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状态,至今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盛况。

2月份即将结束,全年总票房已经突破200亿,行至年底,超过去年的425亿是板上钉钉,可光是一部《哪吒2》,就贡献了137亿,预计将占全年大盘的25%以上。上一次国产片有如此表现,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开启国产大片时代的《英雄》。

即便《哪吒2》如此火爆,多家媒体也预测,今年全年总票房未必能超过2023年的549亿,更遑论到达疫情前的600亿时代。甚至行业内部也没对《哪吒2》产生的影响形成共识,“带动大盘”和“吸干大盘”两种论调,都有不少人支持。

但有些从业者已经无暇支持《哪吒2》。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全国现存银幕数为7.9万,而2024年这一数字还是8.1万。十年来,全国银幕数首次出现下滑。若以一家影院8个影厅粗略计算,有起码200家影院没能活到2025年。

在衍生品等领域,由于国内商业大片起步晚,产业链不健全,不少影视公司基本上不直接参与衍生品开发,近十年电影市场起飞后,才建立起相关的产业链,但仍有不少公司,选择外包给专业团队,比如泡泡玛特、52toys。

但显然,不论是衍生品收益、整体规模,还是IP知名度、影响力,均大幅落后于拥有迪士尼、宝可梦、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IP富矿的美日知名影视公司。

《哪吒2》爆火的同时,片方与泡泡玛特、万代、灵动创想等开发的盲盒周边等衍生品,短短几天内销售量便突破2亿元。其中,泡泡玛特的“天生羁绊系列”隐藏款,在闲鱼等交易平台被标价800元以上,但在泡泡玛特,其价格不过69元,溢价超过10倍,仍然有价无市,观众对《哪吒2》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即便如此,泡泡玛特等多家潮玩也低估了《哪吒2》的影响力和观众们的购买力。目前,多家与《哪吒2》开启联名的潮玩均已售罄。以泡泡玛特为例,不管是线上线下,预售的最快发货日期已排到今年6月。

相关消息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被热议,泡泡玛特的股价也在几天内近乎直线攀升,今日涨跌额1.6元,达到109.7元。

从票房、股价、衍生品三方数据来看,全世界都低估了《哪吒2》。

开出准天地板,主力吃肉,散户喝汤?

出品了《哪吒2》的光线传媒,也不是日日都在上升。

2月17日,光线传媒股价开盘后一度冲高至41.68元 ,市值超过1000亿。但随后便一路震荡下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最低跌至27.78元 ,最终收跌14.6%,报收 29.66元 ,成交额高达 223.46 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一日行情标志着《哪吒2》票房红利进入兑现尾声期。其股价也从春节后最高点位累计回落30%,市值蒸发超200亿(但相比年前,还是有两倍有余的涨幅)。

之后几日,光线传媒股价上下剧烈波动,截至2月24日收盘,其股价呈现缩量阴跌态势。

今日收盘价27.09元,较前一日下跌3.18%,日内振幅超过5%,盘中曾多次尝试反攻30元关口,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光线传媒连续多日涨停板和剧烈波动背后,无疑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赚一笔的,自然是主力军。

2月5日收盘时,据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买入6840万元并卖出3913万元,一机构买入6259万元,三机构合计卖出1.56亿元。

2月12日,光线传媒当日成交额破百亿,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3253万元并卖出1.67亿元,二机构净卖出3.3亿元。2月14日,一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1.81亿元。

更重磅的还当属2月17日:在前几日机构频频卖出、《哪吒2》预测票房触顶、光线传媒股价到历史最高点等因素叠加下,光线传媒遭净卖出43.46亿元,位居净流出首位

之后几天虽有前后波动,但整体呈现主力净流出趋势。以今日为例,主力净流出3.2亿元,散户接盘占比超过65%。

散户方面,股吧“哪吒救不了散户,敖丙才是真财神”被热议,网友们纷纷调侃“陈塘关水淹的是我的账户”,并化用《哪吒2》中哪吒对土拨鼠说的台词为“还买?收你们来了”,立劝散户们收手。

在小红书等平台,有人用“跌没了一辆小米”“好后悔,早知道早点抛了”“光线传媒被套200万”等词汇,形容自己没早点出手光线传媒的股票,更有甚者,喊出了“恨光线传媒一辈子”的口号。

但若在2月14日以前便卖出,几乎没有太多亏损的散户,春节档之前便长期持有光线传媒股票的散户们,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吃到肉的散户们,给出的评价是“《哪吒2》改变了我的人生”“喜提一辆特斯拉”“感谢光线传媒,已经财富自由”

从估值逻辑看,主要是光线传媒前期股价涨幅过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但在《哪吒 2》票房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尽管股价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光线传媒依旧是国内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影视制作、电影发行、艺人经济、衍生品合作等领域,都有十分雄厚的实力,尤其在动画电影方面,拥有《大鱼海棠2》《大圣闹天宫》等前景不错的新项目,更遑论已在筹备中的《敖丙传》和《哪吒3》,大有成为“中国神话宇宙”的架势。

《哪吒2》的预计150亿+票房,是中国影视行业从复苏到升级的里程碑。光线传媒的股价狂欢,既印证了优质IP的爆发力,也暴露了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当观众因买不到哪吒盲盒,高价找黄牛入手,当散户为“一天一辆特斯拉/小米”或欢呼或哀嚎时,行业更需要思考:如何让这只魔童以及更多魔童的“神话”不止于票房,而是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等到《敖丙传》开辟新叙事、《哪吒3》打破续集魔咒的那年,或许行业会给出一个关键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