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近年来,绥德县薛家河镇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发展规模化、链条化为导向,大力推广新技术、培育新模式、拓展新业态,将高粱产业打造成了黄土地上强村富民的“火红产业”。
资料图
在绥德县薛家河镇周家沟村的高粱地,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周强告诉记者:“这块地原来种什么庄稼都不好好长,后来经鉴定这是块中度盐碱地。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决定在这块地发展高粱种植。经专家团队测土配方,并实施滴水灌溉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高粱产量得到提升,带动村民增收明显。”
科技赋能,“唤醒”多年沉睡的盐碱地
去年以来,薛家河镇对14个行政村的2万亩撂荒土地和盐碱地进行集中治理,高标准打造了可以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万亩良田,同时也创新了“三三制”种植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购买了12台拖拉机和相关配套设施,为全镇村集体和社会化托管经营的5000亩高粱购买了农业保险,有效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加强“地校合作”
建立农技人才帮联机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从品种选育、病虫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指导服务。“去年倾力打造了200亩高粱抗旱抗重茬高产示范田,面对旱情,示范田平均亩产高出普通地块30%,为我们今后发展高粱种植提供了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薛家河镇党委书记刘玮说。
延长产业链,拓展新产业
薛家河镇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在去年9月底建成了万亩高粱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的杂粮生产线一条,年可加工高粱米、面1.3万吨,并研发推出了高粱馍片新产品,成功打通了高粱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工后每斤高粱可有效实现增值2元到2.5元,每年通过高粱深加工可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00余万元。
截至2024年底,薛家河镇高粱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下一步,薛家河镇将继续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强化基地建设、优化服务保障、促进链条完整,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记者 刘昊欣
编辑 谢婷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