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使亚冬会开幕式表演充分体现了速度与激情。 锋尚文化公司供图

当汽车行驶在从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心前往亚布力镇的公路上,《尔滨的雪》《我爱你,塞北的雪》《祝你平安》3首旋律优美的音乐从地面传入耳朵。这条音乐公路是科技运用到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的成果之一。

公路怎么会唱歌?

据介绍,这利用了物理学中的振动发声原理。工程师用计算机建模,在不同材质的路面上制造出特定的凹槽,凹槽的槽宽、槽间距和槽深根据曲调精心设计而成。当车辆以一定速度驶过这些凹槽时,轮胎与其接触,就会碰撞出特定的旋律。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可以将音乐公路视为一个留声机,路面就像留声机的唱盘,而车辆轮胎是唱针。当唱针划过唱盘,公路便可以播放出预设的旋律。

从音乐公路到亚冬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从演出到赛事,亚冬会的科技元素无处不在。

走进开幕式场馆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体育馆,穹顶悬挂着材质轻盈的120万朵小雪花片,在灯光折射下,雪花片呈现无穷变化,营造出浓郁的冰雪氛围。

当各国运动员依次进入主会场时,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分会场的精彩画面,分会场的游客也能实时观看主会场的盛况,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开幕式迎宾表演《冰灯启梦》运用裸眼3D技术与视觉烘焙技术,共同营造了一场触动心灵的寻梦之旅。舞台上,小女孩手提精致的小冰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巨型大冰灯,小女孩点亮冰灯的瞬间,熊熊火焰在冰灯里热烈燃烧,把点燃梦想的美好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节目《驰骋天地间》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在视觉上把场馆顶棚“打开”,露出户外雪山的开阔美景,运动员从雪山之巅俯冲而下,滑行路径以光影形式实时呈现在地屏上。亚冬会开闭幕式AR导演李岩介绍,如果按机械原理打开顶棚,至少需要5至10分钟,而在AR技术的加持下,这个环节只用15秒就能实现。“同时我们考虑到,速度加快之后,会让顶棚的打开显得很轻,体现不出应有的厚重感,所以技术团队选择运用动画以及特效模拟雪的状态,尽可能逼真地还原场景。”李岩说。

在最终呈现上,数十位演员身着集创意电子和智能编程为一体的数控发光服装,脚穿反重力倾倒装置,通过速滑等项目的动态演绎,配合裸眼3D技术打造燃情赛道。光影交错间,运动员的矫健身姿如流星般闪过,在地屏上留下一道道发光的印记,展现中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壮阔图景。

整个开幕式采用8K超高清技术、裸眼3D、AR沉浸式视效等高科技元素,结合立面屏幕、数字地屏、光艺投影纱幕等设备,共同构成超视距舞台观演效果和多维度立体空间。在天与地的交汇、虚与实的交互、光与影的交织、人与景的交融中营造出身临其境、创新无限的独特体验。

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由于场馆本身是会展中心,上空不能做悬吊,地板也不能下沉或放置升降机械装置,给开幕式创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主创团队放弃了吊威亚及地面升降的方案,转而设计了一块灵动的大屏幕,所有背景及裸眼3D图像、舞美都靠屏幕展示。三维动画团队和虚拟团队全员100余人加班加点两个多月,不断打磨,最终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也让体育元素更加生动和震撼。

亚冬会开幕当晚,瑞雪纷飞,为冰城又添几分浪漫。当我国第一位速度滑冰冬奥冠军张虹高高举起手中的火炬,徐徐点燃位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的主火炬塔“雪韵丁香”,夜空中,熊熊燃烧的亚冬之火与绚丽的礼花交相辉映。


主火炬塔“雪韵丁香”被点燃 锋尚文化公司供图

主火炬塔“雪韵丁香”的设计和点燃过程同样充满科技范。哈尔滨的市花为丁香花,“雪韵丁香”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呈双锥体,高28.55米,设计上结合了冰雪和丁香花纹样,充满地域特色。火炬头内部有56个金色钛合金喷口,象征着中国的56个民族,周围环绕的纵向棱缝造型则代表了团结精神。火炬塔底部采用7080颗LED点光源,顶部配有软灯带,整体设计既美观又节能。在点燃过程中,焰火瞬间向外喷发、光芒绽放,给观众及运动健儿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与开幕式设计的锋尚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视觉盛宴中,裸眼3D与视觉烘焙技术的应用是一大亮点。设计团队结合水、冰等材质的物理属性,运用高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将三维影像投射到表演区域,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体验逼真的裸眼3D效果,再利用LED的发光特性、视觉烘焙技术,雕琢出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

2025年2月24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亚冬会,炫酷又浪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