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8时,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在深圳会堂开幕。近500名深圳市政协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履职。在大会发言中,民建深圳市委员会代表黄熙发表了《借助企业“出海”契机,提升深圳涉外法律服务国际新能级》的发言。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深圳企业正通过出海寻求更好发展,与此同时,境外投资法律风险不断加大,以涉外知识产权为例,黄熙提到,2023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诉讼新立案共1173起,相较于2022年增长19.0%,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黄熙表示,经调研,深圳涉外法律服务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高层次涉外法律专才,涉外律师数量远远少于北京、上海,与深圳对外贸易体量严重不匹配。二是律所涉外服务能力有差距,与国际顶级律所相比,深圳律所在专业化程度、人才培养和全球网络覆盖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支持政策欠精准,当前围绕涉外法律服务的专项政策仍然欠缺,未能覆盖企业出海急需的应对制裁、出口货物扣押等重点领域。
黄熙建议,深圳需统筹推进涉外法治“总布局”,全面加强顶层谋划,打造国际法律事务交往中心城市,建设国内涉外法治最佳实践地,高标准对接国际规则,依托前海、河套等平台,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规体系。
构建高端人才“核心圈”,黄熙建议深圳出台更多人才吸引政策,吸引更多法律优才落户。扩大法律服务“资源圈”,善用深圳本地头部律所+京沪“红圈律所”在深圳的分所资源,推动其在特定重点涉外领域开展法律服务产品研发。立香港与深圳队国际商事争议的不同定位,联合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