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2日消息,据美国《纽约邮报》20日报道,美国方面传出消息,建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立即”离开乌克兰移居法国,以免妨碍与俄罗斯的和谈。在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的关键节点,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将俄乌冲突的新局势推向公众视野。

回顾过去三年,俄乌冲突的战场态势跌宕起伏。冲突伊始,俄军凭借“闪击战术”,一路长驱直入,兵锋直抵基辅,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乌军随后展开反攻,甚至攻入俄本土库尔斯克州,双方陷入了漫长而激烈的对峙。在这三年间,无人机成为战场上的“常客”,双方大量使用无人机引导火力打击,对对方纵深区域目标发起攻击,如何有效防范无人机,成为困扰双方的难题。



俄乌冲突(资料图)

黑海区域也沦为双方激烈博弈的战场。“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给俄黑海舰队带来沉重打击,黑海舰队其他水面舰艇的活动与部署,时刻受到自杀式无人艇的干扰和威胁。同时,乌军使用的“陆军战术导弹”和“风暴之影”巡航导弹,让俄方颇为头疼;作为回应,俄军首次使用“榛树”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对乌克兰纵深区域的军工体系展开打击。这些新武器、新战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现代战争的形态。如今,在接触线上,双方仍在激烈交火,但考虑到惨重的伤亡代价,未来一段时间,双方或都将谨慎用兵,大规模攻势短时间内恐难再现。

近期,美俄之间的一系列动作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长达90分钟的通话,结束了美俄之间长达三年的关系冰冻期。仅仅6天后,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高官会谈,这是自2022年2月俄军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对俄实施“外交孤立”政策以来,双方最高级别外交官的首次面对面会谈。此次会谈持续约四个半小时,双方达成了四点共识,涵盖建立磋商机制、任命高级团队推动俄乌冲突结束、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以及保持接触推进谈判进程等方面。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可能会根据俄乌冲突相关协议调整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也在筹备当中。



普京(资料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表达了愿意与特朗普举行会晤的意向,并表示双方需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准备。普京的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一种“妥协”信号。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其在俄乌冲突中的核心诉求主要有三点:一是确保长期控制现有的军事控制区;二是要求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甚至希望实现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将乌克兰军队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三是借助俄乌和谈,与美国商讨未来欧洲安全架构问题,解除北约对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威胁。普京愿意开启对话通道,或许是基于对冲突持续消耗的考量,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实现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为俄罗斯赢得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发展空间。

然而,泽连斯基面临的局势却不容乐观。特朗普政府对泽连斯基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敦促他尽快通过谈判结束乌克兰危机,否则将面临失去国家的风险。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向泽连斯基施压,要求其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矿产开采权交给美国。泽连斯基拒绝这一要求后,特朗普对他的抨击愈发猛烈。

泽连斯基不仅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在国际舞台上,他的处境也日益艰难。基辅方面未被邀请参加俄美在沙特举行的会谈,泽连斯基取消了访问沙特的计划,并表示乌克兰绝不会在领土完整和主权问题上妥协,希望土耳其和欧洲参与结束俄乌冲突的讨论,强调谈判不应在乌克兰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但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分歧严重,在是否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等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欧洲自身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定位尚不明晰,能给予泽连斯基的支持也十分有限。



泽连斯基(资料图)

从目前形势来看,俄乌和谈虽出现曙光,但面临诸多阻碍。尽管美俄在部分问题上达成初步共识,如领土保持现状、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等,但乌克兰和欧洲能否接受这些共识仍存疑问,且以何种机制确保这些共识未来得以实施,也尚无定论。在乌克兰极为关注的安全保障问题上,乌克兰希望欧洲派出军队进驻本国确保安全,而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避免北约或欧洲军队部署到乌克兰对自身构成威胁,俄罗斯大概率不会接受这一安排。

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普京的和谈意向并非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基于战略利益的考量。泽连斯基却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其未来政治走向充满不确定性。这场冲突的最终结局,不仅取决于俄乌双方的博弈,还受到美欧等多方势力的影响,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关注着这场冲突的后续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