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美方美债上的“大动作”,引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而对美方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的又一重创,2月21日,中美双方之间展开了一场令人意味深长高层之间的“视频对话”。
单看表面双方的谈话,何立峰作为中方美方经济贸易的牵头人以及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和贝森特的对话用词循规蹈矩,甚至可以说有点“官方”,双方认同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并同意继续就共同关注的问题保持沟通。
但挖一挖背后的潜台词,你会发现这次对话本质上是一次暗潮涌动的利益博弈,或许还关乎格局的重新洗牌,要看懂这场对话,你得先理清它背后两个出场背景,第一,贸易战的火星满天飞,第二,中国手握美债这张牌,正加速出手,玩得美国人心惊胆战。
这两个议题搅到一起,已经让中美两国极度敏感,而这次通话,妥妥的看点满满,我们来从“贸易战”入手,2024年年底,美方再次发力,对中国挥舞贸易关税大棒,谁也没有想到中方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直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操作。
明显已经告诉了白宫,你的套路太旧了,我们早就练到免疫了,美方着急点火,但中方早就备好了灭火器,压根不带慌的,然而事情并没就此了结,倒是让新一轮“贸易战2.0”隐隐有了拉开大幕的趋势,此时,对话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中方通过视频通话,用极其明确的方式警告美方,重启贸易战是不智之举,对两国没有任何好处,讲白了,这话就是冲着白宫去的,醒醒吧,美国别再妄想通过加税就能占上便宜,这招我们已经用经验反击了好几轮,你搞不赢,也别想着拖我们下水,而美国那边呢?
特朗普和他的经济班子恐怕已经听懂了,继续硬碰硬的话,吃亏的必定是他们,毕竟,中国已经从上一轮贸易战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对策,而眼下,美国经济并不处在一个可以任性挑事儿的好阶段,所以,这次对话表面平和,背后可是一场热腾腾的“火药味”外交。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围绕关税吵一吵,那未免太低估中美的“会玩”程度了,真正让美国人坐立不安的,其实是中国在美债上的精准操作,这已经足够敲响警钟了,中国这杆“枪”,虽没正面“开火”,每一步却都是稳准狠,为什么美债对美国如此重要?
因为这几乎是他们国家经济运转的血液和命脉,美国债台高筑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截至2024年初,他们的债务总额已经飙到了36.17万亿美元,哪个零多掉了都能砸翻一片银行,为了维持全世界看似稳定的美元体系,美国政府只能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把金融上的窟窿往后拖延。
而换句话说,他们的债务能运转下去,靠的就是海外债主的信心,如果债主开始跑了,那可就是要了老命的事儿,而恰恰,中国就是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现在,你就可以脑补一下美国财政部的“心塞”场景了,中国这一系列减持动作,等同于直接甩出了一枚经济“炸弹”。
尽管每月减持的数字看似平静,但市场的信号却被清晰地传递出去了,连中国都开始有步骤地撤离美债了,你还敢接着买吗?更何况,一旦中国彻底对美债“翻了脸”,其他持有国难免会犹豫甚至跟风效仿,这会成为美元信用体系的致命威胁,可是,问题可不仅仅止步于此。
美方明白,如果没人为美债“买单”,最后兜底的角色只能是美联储,美联储多印点票子,理论上是个办法,可代价呢?美元贬值、国际信誉受损,通胀还会飙升到不可控的状态,这一连锁反应,最终会直接反噬到美国的经济根基。
所以,这场美债博弈早已不只是经济问题,它背后探讨的,其实是中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此消彼长,对于中国来说,美债就像一把握在手里的“经济武器”,它一方面可以帮助调控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也能作为谈判的筹码,成为分分钟掀桌的“底牌”。
而中国的减持实际上是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别指望你能一直在中美互信中予取予求,我们不仅对自己的金融风险了如指掌,同时也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这份自信,才是真正让华盛顿焦虑的原因,当然,这次中美视频会议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较吻合双方的“外交习惯”。
不吵,不撕破脸,表面是在协商,实则背后在暗地里较劲,但不可忽视的是,从贸易到金融,从科技到产业链,甚至从对抗再到合作,中美之间的博弈可能刚刚开始,而美债只是棋盘上的一个关键落子,很显然,白宫需要正视这一现实,中国不是可以随随便便被压制的棋子,而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大国玩家。
一旦任意挑衅或咄咄逼人,不仅无法兑现所谓的“赢者通吃”,反而会自损八百,合作,才是真正拯救局势的唯一解法,用通俗的话来说,中国这波减持,堪称“釜底抽薪”,既用行动喊出了“不跟你玩”的态度,又精准拉了一手“试探对方底线”的反击。
这一枪已经打响,而美国是否会因此深刻思考中美关系的走向,似乎还得看接下来的系列操作,但可以确定的是,得罪中国从来都不是什么明智的决策。
非要硬碰硬,美国吃亏的概率只会更大,剧终还远,中美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