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法院建设法庭与永安法院文创园法庭依托跨域共享法庭联合化解一起涉高价彩礼纠纷。

地处福建省戴云山脉西麓的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下辖5个乡镇83个行政村,其中有55个行政村地处偏远山区,东西纵横上百公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山乡法庭”。

大山里的法庭,是公平正义的象征,也是安定宁静的守护者。近年来,建设法庭立足审判职能,积极探索打造边界枫桥“跨域共享法庭”“三融三和”调解法“诉联网通 云上纷清”等司法为民新路径。2024年以来,法庭引导社会矛盾纠纷以非诉方式化解,诉前化解各类纠纷23件,审结各类案件450件,努力让新“枫”景弥漫阡陌。

“边界枫桥”做优便民服务

“谢谢法官,多亏了你们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让我少跑了好多路。”近日,顺利拿到补偿款的永安市槐南镇村民罗某向建设法庭表达了感激之情。

原来,罗某与同村村民方某、张某发生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后罗某欲对方某、张某提起诉讼,但因其年纪较大,前往永安市区不便,故到建设法庭寻求法律帮助。

受理该案后,建设法庭主动联系两地的司法所、村委会和乡贤参与案件调解,从情、理、法等方面对当事人进行劝解。最终,方某与张某当即支付补偿款给罗某,双方就此握手言和。

槐南镇距离永安市区90多公里,属永安市人民法院文创园法庭辖区。而槐南镇与建设镇接壤,两地民众生产生活高度融合,部分民事纠纷相互交织。

为了让群众享受更加高效、便捷、智慧的司法服务,建设法庭设立“跨域调解中心”“跨域服务窗口”,积极探索跨域司法协作,破解跨区域治理难题,为辖区及边界群众就近提供司法服务。


大田法院建设法庭与尤溪法院西城法庭在跨域调解中心共同化解一起跨域离婚纠纷案件。

“跨域法庭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大田法院着力打造‘边界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周边群众提供司法便利,两地的群众都欢迎。”建设法庭专职调解员吴联武介绍说。


建设法庭邀请退休干部以“评理+评事”模式化解一起土地承包纠纷案件。

2024年以来,建设法庭共牵头召开跨域联席会7场次,开展风险隐患摸排活动19场次,源头化解各类风险隐患142起,诉前调解跨域纠纷69件,开展上门服务等75场次。

“三融三和”调出亲民温度

广平镇属建设法庭辖区,也是《二十四孝》编撰者郭居敬故里,孝亲敬老之风代代相传。为了将“孝道”这一特色地域文化融入审判工作中,建设法庭创新推出“融孝道为源促家庭和睦、融宗氏为脉促邻里和洽、融乡贤为范促乡村和美”的“三融三和”调解法。

“我年纪大了没有收入,老婆体弱多病没钱给她买药,儿子也不管我们,真没法活了!”近日,年逾古稀的林某来到建设法庭,声泪俱下地向法官哭诉。

经了解,林某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尽赡养义务,林某无奈之下来到建设法庭求助。

“赡养问题往往是家庭内部矛盾,简单一纸判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要从根源了解问题所在。”该案的承办法官表示。

庭审中,法官了解到,林某与两个儿子因多年前村中的修路问题产生分歧,至今心结未解,导致儿子未按时给付赡养费。

“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在向林某的儿子释明赡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后,法官又向他们讲述了“二十四孝”中刻木事亲的典故,诠释“孝”的本义,并邀请了他们的舅舅及村里的调解员一同参与调解。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林某与两个儿子就赡养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亲情也得以修复。


建设法庭法官以“孝爱”说理,化解赡养纠纷。

据统计,截至目前,建设法庭通过“三融三和”工作法有效解决纠纷32起,真真正正实现了邻里、家事纠纷处理在法庭、调处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云上解纷”跑出利民速度

建设镇的村民郑某与邻镇的高某做生意,对方却拖欠货款不给。数次催讨无果后,郑某拨打了建设法庭的诉讼服务热线,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咨询。

“高某欠我货款不还,我要告他!但去法庭一趟很麻烦,我有事走不开啊。”郑某向法庭工作人员抱怨说。

当工作人员向郑某建议可以使用在线服务平台参与诉讼活动时,郑某坦言:“我就是一个种地的,不会用呀!”

了解这一情况后,法庭工作人员指导郑某就近到所在地的村委会,借助村委会现有设备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与法庭连线进行法律咨询、视频调解等诉讼活动。


建设法庭法官依托综治视联网对案件当事人进行释法答疑。

很快,法官顺利连线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线上调解,一场大额货款纠纷迅速化解于萌芽状态。隔着屏幕,郑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这个事儿,真是太方便了!”

据了解,为解决辖区偏远乡镇群众的司法需求,也为解决大部分农村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诉讼不及时等问题,建设法庭依托综治视联网,搭建了覆盖辖区83个行政村的共享网络平台。


建设法庭法官依托综治视联网参与元沙村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句“您好”,架起了法庭与山那边群众心的桥梁。“依托共享网络平台,能将法庭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下沉到乡镇村居最末端,把智慧诉讼、巡回审判、调解指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法庭负责人方来能介绍说。

据了解,该平台自2024年12月搭建以来,已通过线上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2次、化解纠纷3起,调解指导6场次,法治宣传两场次,有力推动诉讼业务“一站办通”、矛盾纠纷“一网解纷”。

来源:法治日报、三明中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