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医院要垫付、要等待,如今每天都有医保资金入账,这是我们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及时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姚登攀对安徽省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试点成效感慨颇深。自2025年1月,安徽省全面推行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模式以来,该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已实现患者出院结算后,医保资金次日到账,在保障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01

从“垫付两月”到“次日到账”,畅通医院“现金流”

谈及这一改革,院长姚登攀难掩激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老牌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多来自当地或省内,姚登攀算了一笔账:过去,医院每月需要先垫付医保资金约5000万元,从费用发生到申报审核再到最后资金到账,最长需要60天左右,资金链紧绷,直接影响设备采购、学科建设等投入。如今,患者出院当天即完成医保结算,次日医保基金自动拨付至医院账户,“现在每天打开财务系统,都能看到医保资金实时到账,医院终于能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02

服务升级与流程再造,医院实现“无感接入”

面对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这一颠覆性改革,不少医疗机构曾担忧系统切换复杂、影响患者就医。对此,姚登攀坦言:“从政策宣贯到系统改造,都是医保端进行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改造,不涉及医院HIS系统,也不需要医院财务部门逐笔对账,没有增加我们的工作负担,实现‘医院零改造、患者零感知’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了改革不扰民、服务不断档。”



03

“管理”加“赋能”,助力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保资金的快速回笼,可转化为医院发展的强劲动能。2025年医院将利用即时到账的医保资金,启动三大重点工程:设备更新加速度,人才培育再加码,患者体验新升级。“资金链活了,医院才有底气把资源投向真正需要的地方。”姚登攀强调,“即时结算不仅让医院‘手中有粮’,更倒逼我们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最终让患者受益。”姚登攀更对医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医保资金‘快周转’与医疗质量‘严管控’的双向联动机制,进一步探索按病种付费精细化管理、智慧医院建设等创新模式,让医保基金“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作为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对姚登攀来说,这场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模式的改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一场医疗服务生态的重塑:“当医院不再为‘等钱’焦虑,当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患者就能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这就是医改追求的理想图景,安徽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