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艺,1974年生于陕西眉县,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硕士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当代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中信书画院副院长,七社成员。出版有《周红艺画集》《欣欣斋随笔》《从游-周红艺卷》《周红艺山水》《长安画派何海霞卷》《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周红艺国画作品选》等。







《山河暮色》局部

古意今趣 清润雄逸

——周红艺画作读感

周红艺是个让人惊叹、佩服、嫉妒和喜欢的人,是个有仙气的画家。

坊间讨论他的画,话题很多,其中有一点,我觉得有趣,即“北人南相”,这个“相”,自然是指其画的状貌和韵致。曾久为京畿之地的长安,又因地属南北交界,在文化上,积蓄了浑厚的内化之能,因此,不论南人还是北客,在此地久居,其作品通常能滋养出一股拙朴敦厚的气息来。如近世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黄胄、刘文西等,皆自外地来,却以关中文化的滋养,形成了朴茂雄健的艺术气质。所奇的是,周红艺为此地人,其作却透露出清逸雅致的文秀气息,其人也是温润如玉,颇具谦谦之风。再者,无论求学还是生活,他均未离关中辖境,常人所理解的此地文化的拙朴雄迈,却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灵秀、清润的内光。这种由外至内的形质差异,似乎成为了周红艺逆向表达的审美别味而备受关注。



山河暮色-129x248cm-纸本设色-2024

气质的蒙养,得益于岁月积酿中的微妙配比,然后呈现为自我明性中的自然外化。在摹画上,周红艺坐过冷板凳,于宋人画作用力尤勤,近年我和他聊起,他笑着否认常人机械化理解的“冷板凳”一词,该词的质感,立马会使人想起“苦”和“困”来,被技术道德渲染的求知态度,似乎更多强化了学习中的人力要素,但仔细想想,这样是否可能会导致对其技术层面的夸大式迷困,而就自我心性转化的“笔外之功”有所忽略。因为,坐“冷板凳”的人不少,但能将其“坐热”的人确乎不多吧?因此,周红艺的画功,在笔墨,更在念力。

“他画画很活!”很多人这样说。这里俗话所说的“活”,不仅是就他宽广的画路和手法而言的,我觉得在古今意趣的相合上,周红艺卓尔不凡。笔墨的挥洒点染,充分折射出其自性颖悟的灵动之光。他的画有古意,也更有今趣。“借古开今”、“笔墨当随时代”,这些已经被反复运用得起茧的口号化旧说,在周红艺的画作中却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林籁-200x160cm-纸本水墨-2024

有些人也说“他的画很老道,在这个年龄段里很少见。”我记得未及四十岁时,他便曾用过“老艺”一号。可能是他在艺术精进道路上的某种自信吧?!老道,是与审美、阅历和心性相合的从容和自信,与年岁无关。在学历教育被奉为圭臬的当下,不少人苦求“画外之功”,并以身份符号作为艺术学习的华衣服或标签。周红艺天资聪颖,生活福顺,因此他也能笃定而从容,笑看风卷云舒、花开花落。大学毕业时,他二十岁出头,在一所大学里伏案挥写,醉心读思。他的“画外之功”是读书,是书法,是万物性灵的心间体味。因此,在古意今趣的转化上,他总能微火慢炖,滋味悠醇。

此外,他习画并无专师,而是约取古今,博采众长,以己性的所喜来择选,不厚古薄今,也不固守窠臼。唐画之恢弘,宋画之雅致,明人之清韵,清人之华滋,对他而言,就像是静心调配的一锅食味,在火候的微妙拿捏下,悠然出香。古人中,他对郭熙、范宽、黄公望、文征明、石涛等着意较多,心摩手追,技道并进。于今人,他更是不拘定说,石鲁、何海霞、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石壶、关良、张之光、邢庆仁,这些画家的艺思精髓,都被他融汇贯通,转化得妙趣横生,自具己意。



山神-136x205cm-纸本水墨-2024







艺思上的综合修养,同样体现在周红艺的画路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将自己固定在山水、花鸟或人物的某个画科之内,而是自然游走、凭心转换。他能画高士,也能画美人,能画冬梅,也能画电脑,这些形态各异,质地有别的物象,在他眼中似乎是无别的,即佛家所讲的万物无常,万物显示出来的相,也都是我们的幻觉,这种具体存在的是真实,还是画作中的真实,抑或心念中的透射真实,其实,都只是对无常的暂时显现罢了,因而,观其画作,虽图像迥然,但韵味内通。

山水画是周红艺的主打,画室也以“抱山居”为名。近年来,他专心秦岭风貌的写生和创作,意欲将七十二峪一一画出,连缀起雄壮巍峨的秦岭图景。一有空,他就往山里跑,多少次石上幽坐,云间冥想,都加深着他对于自然之境的本心体悟,以及山水禅韵的笔墨表达。因有秦岭之便,故而在关中一隅,山水画者众多,浅显的道理是,画中山水多为象征,恐非实指。因此,身在樊笼,境由心造,山水便成了精神自由的某种象征。周红艺曾谓其秉持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但具体来看,长安画派用心构筑的“艺术与政治怀柔”的现代性宏大叙事,却在周红艺的笔墨中向传统人文山水的关照中回返,他似乎着意描绘的是佛道文化审视下的自然之美,也用幽情雅趣撩拨着古今皆同的人性之好。因此,不论他描写云横山岫、雪盖茅屋、或者煮茶夜读、樵夫寻路,都不觉得是远离当下生活的刻意标榜,而是精神卧游里的日常寄托。灵活的笔意、多变的画相,观者似乎很难用某种风格来界定,但其绘画的心韵却很有个人的趣味和风骨,他把古代文人隐逸的清冷之境,转述为了活泼泼的可爱之心,让观者为其笔墨之能心头一惊,也为画间意趣之妙嫣然一笑。



红河谷-136x68cm-纸本设色-2023

周红艺的小品水墨以花鸟题材居多,但其实,他此类画作也难以用人物或花鸟画来界定。他更多是糅山水、花草或蔬果为一体,静心营构、挥手为之。因此,其画无论大幅还是小作,均能体味出腹稿环节的处心积虑、困思求破,但其笔墨,却是清雅散逸,观感轻松。我对其数十幅时令节气、蔬果清供、乃至案头雅玩的小品忆味幽深。其笔法多变,或细线勾勒、或纵笔挥洒,都能收放自如,别趣横生。譬如,他所作的《哪一碗饭都不容易》,画幅上一只陶碗,内盛米饭,一双筷子,苍雄的线条与遒劲的墨点形成视觉的差异与应和。尤其是题目,深化延展了观者对生活滋味的无限想象和感慨。还有一幅《饭后》,画了一盒烟,一只打火机,虽是生活日常片段的记录,但却不禁使人联想到人生打拼追索过程中,对劳动成果品享之后的愉悦和惬意。若将这两幅画搁在一起,细心的观者还可能会发现,前者笔墨苦涩,后者则清润淡雅,形式语言与画趣内质的关系,在慧者的表现中,总是那么合乎人心。

他的美人画总使人觉得不能不说,所作不多,但很惹眼,常常使人观之有味、心神荡漾。这些画作,多用笔随性,侧散锋居多,能看到他对今世诸多画家画趣的吸纳,也能感到他对中国彩陶、敦煌壁画中形象及色彩的巧妙转述,甚至不乏马蒂斯、高更、莫迪里阿尼及蒙德里安等西方画家的形式灵韵。令人嫉妒和惊叹的是,他无论学谁,形不失,且韵悠长,颇具自我性灵。他无论是源于生活,还是汲取传统,都颇具自我性灵。他笔下的女子多是清新闲雅,游走在时间之外,慵懒自恰,凸显出现代女性的人性实相。



长流不息-68x45cm-纸本设色-2024

我觉得,周红艺绘画笔法灵活,不拘一路的原因,在于其书法的灵动恣意,在全国美展不断趋于宏大主题、精于制作、工于心计的时下,对于书写传统的继承已经越来越稀有。相较于绘画上多宗式的远追诸家,周红艺在书法上却是有着恩情颇深的专师。他向很多人说起杜中信和赵熊两位老师对其书法训练的开示和启益,使其遍临诸书,钟情魏体和隶书,在写意画烂漫恣意的蒙养下,其字也是结构峻险、仪态丰饶,因此,他在绘画的表现中,也便勾描泼写,皆能信手自如。

观周红艺的画作,常常让人不禁有“出世之感”,依意趣而言,总能使人的心念淡出庸常俗世,在闭目间享受精神卧游的恣意和畅然。突然想起周红艺微信的签名:做梦中梦,悟身外身。画画,未尝不是一生的修行,在世间与轮回的苦念里修持与精进,或才能带给我们更为恒长的精神安定和富足。

作者:张西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太平峪-129x248cm-纸本水墨-2024



随溪转入此中来-45x34cm-纸本设色-2023



四面奇峰-68x34cm-纸本水墨-2024



天竺峰上-68x34cm-纸本水墨-2024



幸有我来山不孤-68x34cm-纸本水墨-2024



岩骨花香-68x34cm-纸本水墨-2023



一蓬烟雨-68x34cm-纸本水墨-2024



月亮洞外-68x45cm-纸本水墨-2024



正山醉我云游客-68x34cm-纸本水墨-2023



在潼关看黄河-68x45cm-纸本水墨-2024



峰回路转野溪长-34x68cm-纸本水墨-2023



终南雨后-40x220cm-纸本水墨-2024



我自将心与我安



雨后终南



溪水近山家



私藏艺丛·2025当代精英艺术家推介名录

刘大石丨石 峰丨周勋君丨李易之丨李 亚丨雨 鹤丨一 舨丨唐书安丨晋 斋丨陈 昭丨赵 飞丨章 旭丨陈 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