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媒一则关于“如果武力统一,首先要摧毁美军西太基地”的讨论在网络上掀起波澜。有人认为这是未雨绸缪,也有人觉得这是火上浇油。但无论如何,俄乌冲突已经给世界提供了足够的案例——战争不是单靠武器的较量,更是经济、外交、战略的博弈。
(台海大战设想)
先来看一组数据。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堪称全球最密集的战区之一。仅在西太平洋,美军就有关岛、冲绳、横须贺、韩国乌山、菲律宾克拉克等多个基地,其中光是日本境内的美军驻军人数就超过5万,关岛更是美军在亚太的战略枢纽,驻扎着B-52、B-1B战略轰炸机,甚至还有反导系统THAAD。
这些基地的存在意味着一旦局势紧张,美国能够迅速将亚太战力集中投放。但这些基地并不是真的坚不可摧。
从技术角度看,美军基地早已暴露在现代战争的“透明战场”之下。
过去,隐蔽性和地理优势还能为基地提供安全保障,但如今,高超音速导弹、卫星侦察、无人机侦测,让这些基地的坐标几乎等同于固定靶。
2022年俄乌冲突中俄军就对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摧毁了多个机场和补给线,使乌军在战争初期陷入被动。而在亚太地区,美军的这些基地,很可能在冲突爆发时,成为“第一轮打击目标”。
更何况,中国的东风-26、“航母杀手”东风-21D,已经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足以在战时对美军基地形成有效威慑。
(鸟瞰在建设中的关岛布拉兹基地,该基地在完成建设之后将会容纳大约5000人名海军陆战队士兵)
战争并不是单纯地“你打我,我炸你”那么简单。摧毁基地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让战争无法继续。
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现实的启示:战争拖得越久,胜负就越难料。
俄罗斯原本计划速战速决,但乌克兰却在美西方的支持下,硬生生撑了下来。美国和欧洲不断输送武器、情报、资金,使得俄罗斯陷入一场消耗战。
如果类似的模式发生在亚太地区呢?中国的军事能力无疑比俄罗斯更强,但美国也比乌克兰更强。一旦冲突爆发,美国是否会在亚太复制“乌克兰模式”,持续援助、拉长战线,让局势陷入长期对抗?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的成本之高,远超想象。
以俄乌战争为例,截至2025年,美西方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援助。但即便如此,战争仍未结束。
如果将这个模式套用到亚太地区,美国是否愿意为台湾投入同样的资源?如果中国决定采取武力行动,美国是否会直接介入,还是仅提供武器支持?
美国国防部曾在报告中提到,一旦亚太爆发冲突,美军的损失将比过去几十年里任何战争都要惨重。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也显示,在冲突发生的前几周,美军可能会损失数十艘军舰、上百架战机,甚至数千名士兵。
美国很可能不会让自己陷入这个境地。
美军西太基地的存在,确实是一个潜在威胁,但真正的博弈,不只是在导弹射程之内,而是在经济、外交、科技的全方位较量。
如果俄罗斯的局势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战争,不一定是先出手的赢,而是能坚持到最后的才算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