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抗衡我国的“一带一路”项目,美国也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在这个计划下,美方着眼于非洲,投资了一个名为“洛比托走廊”的项目。

按照美方规划,这个走廊是一条长达2600公里的铁路线,会把富产铜矿的赞比亚,延伸到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的洛比托港,再运输至西方市场。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合影)

据估计,这个项目将耗资高达10亿美元,算得上是美国迄今为止,在非洲最大规模的铁路投资。按照原定计划,这条线路全程会在2030年年末完成建设。去年美国也批准了一笔5.5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这一项目,若是没有意外情况,非洲方面预计在3月份就收到第一笔拨款了。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虽然拜登政府大力支持该项目,但是特朗普上台后,所推行的理念是“美国优先”。于是其一上台,便冻结了所有美国对外援助资金,并表示要仔细审查每一笔援助资金,若是对美国没有好处,就不给了。这就给项目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非洲这一项目的备选方案,就出现了。

日前,有报道就表示,当下非洲国家难以预测特朗普下一步的做法,在中国和海湾国家已经加入区域竞争的背景下,若是美国一旦放弃对非洲的援助,那么非洲将优先考虑中国,毕竟中国拥有更加可靠的金融支持和完善的供应链,这让中方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但事实上,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接手这一洛比托走廊项目,并不符合中方的战略利益。

首先是因为该项目经济可行性存疑。

在非洲,铁路运营收益通常依赖资源运输或客流量,但洛比托走廊沿线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运输需求。再加上本地缺乏技术能力和资金,后期维护也非常困难,所以回报率不算高。



(安哥拉洛比托港已有中国参与建设的本格拉铁路)

其次,中方在非洲已有自己的布局。

这几年来,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逐渐从“大规模新建”转向“小而美”项目如数字基建、农业合作,更注重短期回报与社会效益。此前中方投资的铁路项目,也通常服务于矿产运输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配套铁路,而洛比托走廊若缺乏明确的资源出口需求,吸引力下降。

此外,安哥拉洛比托港已有中国参与建设的本格拉铁路,所以也无需重复投资类似线路了。

最后,中方也始终在强调,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帮助,不存在任何的政治条件和战略部署,所以若现在接手美国退出的项目,可能被视为与美国在非洲的“战略对抗”,加剧中美博弈。未来若想和非洲国家合作,中方可以通过多边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来推动,而非直接替代西方投资。

所以,这个项目的接盘侠,中方不愿当。

此外,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美方这边,其对非洲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都比较低。

二战之后,美国外交核心就始终聚焦在欧洲北约、中东及亚太地区。而非洲因为经济贡献度低、地缘冲突复杂,长期以来被美方视为是“次要战场”。再加上非洲市场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政治稳定性差,难以吸引美国私营资本大规模投入。2021年美非贸易额仅约640亿美元,不足美中贸易额的十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拜登政府屡次强调重视非洲,但是四年来,其也就去过一趟非洲而已。



(拜登执政四年唯一一次访问非洲)

其次,从这个项目也可以看出,美国的对非援助绝非纯粹的发展合作,其政策设计与实施始终与政治目标深度绑定。

一是要对非洲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与制度改造。美国援助常以“民主化”“人权改善”为前提。比如说此前的“千年挑战公司”就曾要求受援国在“法治”“反腐败”等领域达标,实则推动亲美政治精英上位。

二是要对冲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当下美方所谓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项目,就明确是要抗衡中国在非洲的基建与投资。2022年美非峰会承诺的550亿美元援助中,多数流向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与中国竞争领域。

同时,拜登政府虽高调宣布“重返非洲”,但2024财年对非援助仅占对外援助总额的7%,且60%以上集中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冲突热点国”,暴露其“危机驱动”而非“发展驱动”的逻辑。

总之,美国对非洲的低重视与政治化援助,本质上是其将非洲视为“战略成本区”而非“机遇之地”的必然结果。这种功利主义模式既无法满足非洲发展需求,也难以应对中国在非影响力的系统性上升。

若美国不从根本上调整其“工具化”思维,其在非洲的号召力将持续衰退,最终沦为全球南方秩序重构中的边缘角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