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的全新起点上,回望2024年汽车市场的风云参数图片)变幻,仍让人感慨万千。



在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无疑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

而在繁荣景象之下,企业竞争压力加剧,地缘政治博弈深化,智电技术发展瓶颈,产业协同效能不足等问题依然等问题依然掣肘着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前行。站在新旧交替的节点,汽车行业如何在延续2024发展成果的同时,精准锚定2025新方向,成功突破现存困局,成为全行业亟待深入思考与求解的关键命题。

为此,寰球汽车对业内多位资深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围绕行业发展趋势、智电技术突破、市场未来前景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期,寰球汽车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帅石金,帅石金教授从技术发展等角度阐述了他对于2024年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于2025年行业发展的展望。



在帅石金看来,2024年是中国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关键一年,行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层面均展现出深刻的变革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销量同比增长33.9%,标志着市场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结构性转变。消费者选择呈现两极分化:新能源车主注重环保和智能技术,而燃油车用户则更关注传统动力性能。

二,智能化成为行业竞争焦点。智能驾驶技术(如城市NOA、高速NOA)快速普及,华为、小鹏等企业推出端到端大模型和L3级自动驾驶试点,2024年被视为“智驾平权元年”。智能网联技术推动产业链协同,数字孪生和工业人工智能提升制造效率。

三,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化布局。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占比达65.5%,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主导全球市场。同时,车企加速海外布局,出口量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奇瑞、比亚迪等品牌在发展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提升至20%以上。

众所周知,当前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关键变革期,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突破与融合趋势。帅石金也指出,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在技术层面,智能驾驶技术取得显著突破:

一,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如城市NOA)从高端车型向15万-20万元价位段拓展,华为ADS 3.0和小鹏端到端大模型推动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地平线、德赛西威等供应商在算力与算法领域筑起技术壁垒;

二,“端到端”技术打通智能驾驶全链路,车企借助大模型优化算法效率,算力需求急剧增加,例如,理想汽车计划2025年实现全场景端到端能力,华为规划ADS 4.0技术迭代;

三,车企在绿色技术与材料创新等方面持续加速,例如,可持续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可回收材料)广泛应用于车身和内饰,甲醇电混技术实现零下40℃低温启动,吉利计划2025年推出醇氢电混车型。

随着消费趋势的深刻变化,汽车产品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进。在帅石金看来,智能化座舱与个性化定制愈发重要,车载娱乐系统集成高级音响和多媒体功能,成为购车重要考量,车企也推出更多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纯电、插混、增程式车型多元化动力路线并存、同步发展,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借此覆盖市场需求,插混车型在主流A级车市场加速渗透;跨界融合与新品类探索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成为新赛道,小鹏汇天、广汽集团推出飞行汽车产品并计划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吉利子公司沃飞长空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智电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与挑战。帅石金也直言,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有诸多值得警惕的现象:

一,产能过剩风险,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产能快速扩张,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加剧市场竞争;

二,技术标准不统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不统一可能影响行业协同发展,增加企业研发成本。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池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成本控制和企业利润;

四,国际贸易摩擦,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对中国汽车出口和国际合作带来挑战;

五,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法规趋严,汽车行业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企业需加大环保投入。

同时,帅石金也表示,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技术、市场、政策和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竞争力,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