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吉林石化至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长输管道工程(一期)顺利通过安全条件审查,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按下“加速键”,据悉,该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输送能力430万吨。


该工程通过将吉林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吉林油田用于驱油封存,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输送规模最大、管线长度最长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有效保障吉林油区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注入目标,推动中国石油CCUS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助力吉林省“碳网”布局与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创新服务模式,春节前完成工作对接,节后立即组织15名国家级专家组建审查团队。2月14日当天横跨吉林、长春、松原三地完成现场踏勘,并在吉林油田石油大厦召开评审会,形成221条专业意见,实现“当日踏查、当日审查”的高效联动。

审查结果显示,项目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专家组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特性,重点核查了管道设计压力、相态控制及应急防护体系。建设单位表示将严格对照专家意见逐项整改,3月底前完成安全设施设计终审,为后续施工奠定技术基础。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一级调研员张林波表示,该项目是吉林省绿色转型重点工程,要求各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加快形成终版安全评价报告。目前设计、建设、评价单位已成立联合工作组,重点推进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优化,全力打造高质量示范工程。 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国在碳资源规模化输送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石油构建“产输注”一体化CCUS模式提供重要实践支撑,为行业低碳发展树立新范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