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疾控局官微,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召开全国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近期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和医疗服务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作出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加强麻疹、百日咳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等肠道传染病防治,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强化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应对准备,开展防治宣教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降低疫情风险。配合海关等部门依法落实口岸卫生检疫,防范猴痘Ib亚分支、疟疾等境外流行传染病输入。
会议提到了7个具体的传染病,其中麻疹、百日咳为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甲肝为肠道传染病,登革热、疟疾为虫媒传染病,猴痘以密切接触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一、麻疹
概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Koplik斑)及皮肤斑丘疹。其传染性极强,易在冬春季流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儿童高发,但近年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通过飞沫经口、鼻、眼结膜侵入易感者。
-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体(如衣物、玩具)后未洗手可感染。
-气溶胶传播:在封闭环境中,病毒可通过空气气溶胶长时间悬浮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是核心预防手段,接种后可获得长期免疫。
2.隔离患者:患者需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1天。
3.环境消毒:对患者居住场所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衣物及用品需暴晒或高温处理。
4.个人防护: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并保持手卫生。
二、诺如病毒感染
概念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具有潜伏期短(12-72小时)、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儿童多表现为呕吐,成人则以腹泻常见,可能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摄入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餐具)。
-气溶胶传播:处理呕吐物时未防护,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可感染。
-食源性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贝类(如牡蛎)或生冷食品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
1.严格手卫生: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酒精类消毒剂无效,需使用含氯消毒剂。
2.食品及水源管理:避免生食,贝类需彻底煮熟;饮用水煮沸,定期清洗供水设施。
3.环境消毒:患者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污染物品需单独清洗。
4.隔离感染者:症状消失后继续隔离3天,感染者避免参与食物制备。
5.集体机构防控:学校、托幼机构需落实晨午检,及时隔离病例并通风消毒。
三、百日咳
概念
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 2-3 个月。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携带病菌,易感者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
预防
接种百白破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四、甲肝
概念
甲肝是甲型肝炎的简称,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 - 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等。
预防
接种甲肝疫苗,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
五、登革热
概念
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出血倾向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预防
防蚊灭蚊是关键,清理积水,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
六、猴痘Ib亚分支
概念
猴痘病毒 Ib 亚分支引起,症状类似天花,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皮疹会经历斑疹、丘疹、水疱等阶段。
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等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预防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公共卫生监测。
七、疟疾
概念: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可伴有贫血和脾肿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少数可经输血等传播。
预防:防蚊灭蚊,使用蚊帐、驱蚊剂等,在疟疾流行区可预防性服药,加强出入境检疫。
(杭州市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