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新涛)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在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武功县,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致力于为全县幼儿提供“普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构建起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儿童成长筑牢了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教育动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书写着“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生动篇章。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武功县被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其中,武功县代表陕西省接受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地核查评估,成为全省首批获此殊荣县。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武功县深知硬件设施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投入学前教育经费4130.35万元,用于幼儿园基本建设、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和教玩具购置,扶持普惠幼儿园等方面。投入项目资金5100余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幼儿园6所,回购幼儿园1所,先后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制式校车71辆,解决了接送幼儿难题。投资739万元为全县各园改建新建厨房、安装饮水设施、加装电暖板或空调保障冬季供暖,实现“三供一接送”服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不断强化,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园所。为了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武功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学前教育研究部署会议,在武功县“十四五”规划中优先考虑教育发展,实施城区幼儿园增量工程、农村幼儿园提质工程,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将原有的13个学区整合为7个学区,将零星分布于各村的113所小学附设学前班整合为31所公办园,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落实动态调整机制,着力解决“入园难”,满足了幼儿就近入园需求,从“幼有所育”转型“幼有优育”。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武功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新需求。
武功县教育局制定了《武功县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持证上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定期注册制度。坚持“研、训、学”一体化思路,扎实开展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组建名师工作室,依托“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全员培训,全县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均持证上岗,对333名保育员开展技能考核鉴定,全部合格。开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训、“身边的好老师”宣传、讲述立德树人故事等活动,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完善师德档案,加强师风监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师德失范、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先后培训卫生保健人员64人,选派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人。从2021年至今通过特岗招聘和事业招考为幼儿园招聘208人,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园保教力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规范办园行为,促高质量发展。为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把每一所幼儿园办成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园,武功县突出“安全、规范”两个重点,不断规范办园行为,多举措助推学前教育扩容增效。
落实年检、基本信息备案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开展无证园排查治理工作,每年向社会公示“黑白名单”,营造了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实施三年一轮幼儿园规范办园专项督导,实现了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各幼儿园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做到了公开透明,无违规收费投诉现象。印发《关于集中开展全县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县级各部门对园所、食品、卫生、校车、消防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全县幼儿园实施“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到位,食堂全部实施明厨亮灶,各幼儿园配备了专(兼)医护人员。
通过不懈的努力,武功县进一步提升了学前教育办园的管理水平,确保了依法依规办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武功县已实现三年学前毛入园率90.6%,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率占比9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0.7%,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先后创建省市级示范园12所,幼儿获得各类国家和省市级荣誉145项,社会认可度达95.47%,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