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三元河菜场东南侧,城中西路桥堍(环城水系亲水步道南侧)新落成的仿古城墙悄然“出圈”,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城市地标”。这段城墙以青浦古时大西门城墙为原型复建,既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又与现代滨水景观巧妙融合,为市民提供一处漫步怀古、触摸时光的文化休闲空间。
青浦大西门城墙,正式名称为“永保门”,是青浦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青浦城墙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历时三年建成,大西门城墙也随之落成。大西门分旱、水城门,兼具陆防与水防功能。明清时期,历任知县多次修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城上铺砖为跑马道,光绪十一年至十七年,重建大西门城楼。在军事防御上,大西门城墙作用显著,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征以及清军和华尔洋枪队的攻城战役,都充分体现其军事价值。然而,因建设材料需求和城市扩张,这座历经数百年变迁的城墙于1958年被拆除。
如今,这段仿古城墙在青浦老城厢“重生”,它以青砖灰瓦还原明代城墙形制,复刻垛口、门洞等细节,并结合环城水系亲水步道的自然景观,打造出“城墙临水、绿枝拂岸”的诗意画面,傍晚夕阳勾勒出城墙轮廓与河面倒影相映成趣,成为市民散步、摄影的绝佳背景。
复建城墙不仅是为了重现历史风貌,更是为了唤醒城市的文化基因。大西门城墙承载着老一辈青浦人的集体记忆,如今其仿建段选址于青浦老城厢,既是对城市根脉的致敬,也为新城注入历史厚重感。不少市民特意前来在城墙简介铭牌前驻足阅读、在城墙步道上拍照打卡,让历史场景与现代生活碰撞出别样火花,感悟青浦从古代县治到现代新城的沧桑巨变。
青浦新城的这段“老”城墙以跨越时空的姿态,将历史文脉融入市民的日常风景,成为老城厢里“可读、可游、可忆”的文化长廊。闲暇时,不妨来此走一走,漫步河岸欣赏落日余晖,登临城墙感受历史气息。
记者:孙旌豪
摄影:孙旌豪
视频:赵凌云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沈伟群(首席)
终审:张全权(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