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城市发展的蓝图上,胶州湾始终是绕不开的“黄金轴线”。 其周边每一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都牵动着无数市民的心。
早在2023年,青岛官方发布的《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中,一张“骨干地名示意图”引发热议。
图中提及的“胶州湾第三海底隧道”,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待未来这条从市北到红岛的跨海隧道走到你我面前,谁将成为项目的发展“受益者”?
凰探第1092期
撰文/董晓凤
青岛是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胶州湾将青岛主城与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等区域分隔开来。
这种地理格局在带来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对城市交通一体化提出了挑战。在过去,有着第一海底隧道、地铁1号线以及胶州湾跨海大桥等跨海通道的加持,令青岛东西海岸线的联系愈发密切。但放眼东北海岸线,尤其是红岛区域、青岛高新区及部分北岸城区仍然存在交通不畅的短板。
自2023年《青岛市中心城区地名方案(2021-2035年)》公布以来,青岛要建“第三海底隧道”便呼声不断。
究其原因,是《方案》的宣传配图中,市北区欢乐滨海城北部到红岛西部,有一条“胶州湾第三海底隧道”的标注。
可以看到,这条隧道连接了南部市北区的长沙路(欢乐滨海城之前入地,长沙路远期已预留)和北部的红岛区域。
对于该条隧道的真实性与建设进度,网友们十分关注。2023年4月份,市民在网上问政,城阳区长殷连刚表示,第三海底隧道处于规划论证阶段;2024年,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给予回应,称该跨海通道目前处于规划阶段,暂未启动建设前期工作。
那么,若是该条跨海隧道建成,最受益的将是谁呢?毋庸置疑肯定是青岛北岸城区,尤其是红岛区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若胶州湾第三海底隧道建成,它将横跨胶州湾,连接市北与红岛。这种空间上的紧密连接,首先带来的便是交通格局的巨大变革。显然,红岛、青岛高新区包括河套、棘洪滩、上马片区等在内的其他北岸城区与青岛主城往来时间将有望再缩短,真正融入青岛的“半小时生活圈”。
再者,隧道的建成对于红岛战略留白用地也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年初,国务院对青岛总规批复,其中,红岛南片区105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被定位为“城市重大项目、重大设施建设预留空间”,而第三海底隧道恰好连接红岛区域,预示着隧道一旦建成,将成为激活留白用地的“助推器”,为这片“待开发热土”向科技创新、高端服务等方向转型带来更多助益。
再从城市空间战略的角度来看,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便捷的交通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整个北部城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红岛区域而言,隧道开通后,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成本因交通的改善而降低;另一方面,红岛片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对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量企业的涌入,将带来资金、技术和人才,也将促进胶州湾北部区域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当然,青岛第三海底隧道目前仍处于规划论证阶段阶段,尚未启动建设前期工作,且海底隧道建设投资巨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