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到底有多少房子”,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
最近,住建部宣布:历时3年,动用260多万人,调查范围包括,全国100%的乡镇、100%的社区(行政村),以及7‰的居民家庭。
终于摸清了我国庞大房屋建筑“家底”。
行内人士说,此次调查的结果再次凸显了住房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开征房产税或有巨变。
.01
住建部层面公布调查结果:
住建部经对每一栋房屋都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
查清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
比如甘肃省全省就有房屋建筑1580.87万栋。
是的,你没看错,全国城乡房屋建筑一共有6亿栋,不是户,也不是间。
这一次统计,也让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简单来说就是,把全国的住房都标记了GPS坐标,并赋予了身份标识,建立了可供查阅的数据资源库。
为啥不直接公布各省各市的数据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详细数据一旦公布,哪些地方住房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哪些地区房地产泡沫过大,哪些城市房价严重偏高,哪里人口流失压力过大等…这些都一目了然。
留有余地,后续可以通过施政纠偏。把数据公布出来,甚至可能导致市场剧烈波动,这个后果没人能承担得了。
就像之前发生的一件比较魔幻的事,贝壳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全国主要28城的空置率调研数据,调研结果显示,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相对处于较高区间。
当时这份数据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忒快,引发了全网激烈热议。
后来没几天贝壳研究院就发布公告公开道歉了,随后很多基于此数据创作的文章、视频都被下架了。
通过这事就能明白,很多数据是不能公开的。
那么现在房子过不过剩这个问题,大家自己去估摸,但有一件事,接下来是大概率的:开征房产税或有巨变。
.02
房产税或迎来巨变
经济学家任泽平说,合理的供地、新房供应应该是以人为本,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增长率是供地开发建设新房的重要参照,脱离基础数据的土地供应,不利于楼市稳定,更不利于房价稳定。
于是这两年大家也看到了,财政部数据出炉: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86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
一直以来,土地收入占比地方财收较高,有的地区甚至高度依赖土地收入,这一块收入锐减怎么办?
房产税就是最优解!
毕竟房产税作为一种稳定的地方税源,可以为地方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和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现在家底也摸清楚了,每个城市到底有多少房子,空置情况、过剩情况、房价高低等,有了这个物理基础支持,技术支持就容易得多了。
去年底全会上,国家明确:“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这也预示着,如果土地收入继续下滑,地方赤字仍高企不下,不排除会加快扩大房产税试点的可能。
毕竟现阶段,能有效缓解地方对土地依赖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开征房产税。
.03
怎么征?
参考试点城市上海、重庆的经验,有专家建议:
1、人均面积40㎡,就免征房产税;
2、税率实行阶梯式征收,按0.5-1.2%征收。
超出部分可以按以下规则:
超出面积50平米内,按0.5%
超出50-100平米,按0.8%
超出100平米以上,按1.2%
多套房产征收,第二套起按累进税率征收,且不享受免征面积优惠。
按照这个方式,房价越贵,超出面积越多的人,将来要交的税费就越多。
如上海房东杨女士,名下两套房,超出面积120平,一年税费就是120×60000×1.2%=86400元
三线城市老李,名下四套房,超出面积300平,一年税费就要300×8000×1.2%=28800元。
.04
哪些人影响最大
1、三四线囤房族。
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空置房更多,以前没有税收,房子卖不掉,租不出去,大不了空着,平时还可以拿着当杂物房。
但是房产税一旦落地,这些空房子就成了“吞金兽”,时时刻刻你都得掏钱供着它。
比如江西某地的李大哥,所在城市人口外流加剧,名下五套房,一套自住,两套出租,两套长期空置。
按照房产税方案,他每年要缴纳房产税2.1万,出租两套房的收益一年才12000元,加物业费,每年白白损失10000元。
如果加上资金利息,每年损失的本金就更大。
2、贷款持有多套房者
如果你持有的多套房,都是贷款买的,那么以后的持房压力就更大。
比如一线城市的刘总,名下三套房,一套自住全款,两套出租贷款买的,每月还贷1.4万,租金收益1.1万。
以前本来就是入不敷出,一旦交房产税,超出面积每年要交8.6万,如今已经挂牌抛出,计划降价也要赶在房产税之前变现。
可见,政策正精准打击那些不合理的房产持有行为。
.05
怎么应对
有几个办法:
1、优化家庭资产
保留城市核心区的优质资产,可以将其出租来抵消一部分税负压力,以后还能保值增值。
如果是劣质资产,变现或更为明智
2、分户活用政策增加免税面积
房产税一般首套免税或更低税率,如果名下有多套房,可以将成人子女分户出去,增加免税面积,降低税费支出。
但政策可能存在变动,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政策。
3、“以租养税”,要全面考虑!
会不会入不敷出?保障房供给增加、人口流动趋势,市场趋势,都会影响租金收益。
这个要全面关注考量!
文末结语:
住建部宣布,已查清全国住房数量!这也已经为房产税提供了物理基础支持。
而房产税的落地,将给“囤房暴富”时代画上句话。
现在,是时候重审我们的房产,继续采取等待房价上涨的思维囤房,未来会损失惨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