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合资1.0时代,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那么合资2.0时代,就是以本土研发引领市场的时代。
文 /《汽车人》吴毓
日前举行的上汽通用汽车2025经销商合作伙伴峰会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以“上汽通用会一直在”赢得满场掌声。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 卢晓
今天的汽车市场,合资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
其一是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交换人生”。5年前的汽车市场由合资品牌主导,其销量几乎是中国品牌的2倍,5年后二者的销量占比完全逆转。日韩等国“本土品牌占据主导”的情形,已经在中国市场显现端倪。
第二是中国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加凸显。看得到的是比亚迪、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扩大,看不到的是那些销量难以进入Top20的品牌,知名度扩散缺少空间,竞争力提升也缺少动力,销量与声量双双进入失速尾旋,最终的结局逃不过“强制平仓”。
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卢晓何以放言上汽通用能够“一直在”?上汽通用又能不能如卢晓所说“一直在”?
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合资品牌始终是中国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
即使我们不谈合资品牌带来先进工艺与标准的渠道作用,不谈其贡献税收、创造就业的稳定作用,不谈其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作用……也必须要承认,正是因为合资品牌的到来,市场主体得到丰富,市场竞争掀开帷幕。
从市场竞争中受益的,不仅有中国用户,还有中国品牌。
中国品牌的强大,确实有中国制造的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供应链的能力不断增强的原因。但不能回避合资品牌带来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中国品牌不得不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进而推动了整个市场的优胜(参数丨图片)劣汰,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才得以提高。
合资品牌目前确实出现了销量下滑、份额减少等问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升级和结构升级的方向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遵循经济规律才能发现长期趋势,立足长远才能不被短期波动所左右。
无论是强调规模收益的汽车行业,还是快速迭代的快消行业,都要遵从长期主义。
中国市场能容纳很多品牌,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也绝对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而是共荣共生共同发展的关系。不同的用户人群、不同的市场定位、不同的价格区间,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天地。
需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是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与效益经济。自由竞争中,谁的效益更高,谁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价值的选择,谁就是市场的王。
合资品牌/企业能否在中国市场继续走下去?不仅要看它能否以岁不我与的信心,对待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补足智舱与智驾的短板;更要看它能否以新来者的初心,一如初见地面对中国年轻用户的价值喜好……
首先,智驾与智舱的短板,上汽通用已经在系统有序且前瞻未来地锻强。
它不仅拿到了全部新车型的产品定义权,以及全部数字化功能的开发权,还彻底颠覆了此前中国洞察-总部决策-泛亚研发的长链模式。这意味着,新车的软硬件会更中国,响应市场的数据也会更中国。
它还打造了全新一代智能座舱平台与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DeepSeek-R1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座舱系统,叠加原本的“文心一言”模型,带来融合AI大模型的协同进化。L2++级智驾辅助今年就会在新款新能源车型上全线部署,L3级智驾的接入也已经预留端口,在未来政策法规许可的情况下,上汽通用将有望成为率先量产L3智驾产品的企业之一。
其次,上汽通用已经做好准备,再续28年前的初心。
一方面,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即将大批量应用。它以使用者的体验为核心,以更智能的体验、更敏捷舒适的驾乘为目标,将此前各司其职的底盘系统、驱动系统、电子电气架构等全部重构,瞄准的是智电时代下更多购车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上汽通用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于销售渠道的投入,推动渠道的服务化转型,拓展渠道与用户的触点,强化用户对于渠道的信任,将追求极致服务作为品牌-4S店的共同目标。买车可以是低频的行为,但用户与品牌的接触应该是高频且高效的。
如果说合资1.0时代,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那么合资2.0时代,就是以本土研发引领市场的时代。而且,布局本土研发这件事,上汽通用在28年前就已经完成。
客观地说,由泛亚汽车主导的研发与验证能力,本就是上汽通用可以领跑中国市场的增压器。这一次发力智驾平台与智舱平台,也不过是重新调整了焦点。上汽通用再次回到行业第一梯队,只是时间问题。
显然,卢晓所说的“一直在”,不是时间维度的延展,不是空间维度的坐标,而是要成为合资品牌的领跑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