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决赛,于不久前圆满落下帷幕……
自2012年创赛以来,“小城杯”历经十届,已然成为法律学子比拼法律实践能力的擂台、校地合作深化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平台、展示法治宣传教育成果成效的舞台。
从开局起步到成形起势,“小城杯”一路破圈成长。从创赛之初仅有华东政法大学6支队伍报名、3支代表队参赛,到如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共计90余所高校1400余支队伍参赛,覆盖全国几乎所有法学院校法科生参加,“小城杯”赛事影响力从上海松江扩展到全国,并辐射到港澳及海外地区。
2012年,大赛由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发起,松江区司法局、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共同举办。随着赛事的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有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松江区律工委、上海公益诉讼研究中心、松江区法学会等陆续加入阵营。目前,“小城杯”已成为由上海市司法局指导,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多方各界共同承办并广泛参与的大型赛事。
《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等国家级媒体均对大赛作深度报道。2022年,《法治日报》头版刊发报道——《“小城杯”影响力越来越大——折射出全社会法治建设大发展》。赛事中的诸多案例被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以私益诉讼维护公众利益,是“小城杯”走稳走远的内在基因。“小城杯”引导广大法律学子走出象牙塔,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法治实践问题,以大赛为平台,让学生开展真实的法律行动,通过诉讼选题、诉状制作、参与庭审、诉讼总结等环节的锻炼,既培养了参赛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又提升了他们作为未来法律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走出了一条理论结合实践、校地相互赋能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之路。部分院校还将“小城杯”比赛纳入学生选修学分。
上海小城律师事务所为法律学子成为法治实践型人才创建了实战赛道,同时引领100余名松江律师积极投身公益,无偿担任参赛队伍的指导老师,弥补了参赛学员诉讼实务经验不足的短板,确保了诉讼程序和整个大赛的顺利进行。大赛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律所公益品牌典型案例、“2023上海律师行业十大公益案例”等多个奖项。“小城杯”已然是法律工作者践行社会公益责任的“口碑”。
“小城杯”参赛案例呈现了鲜明的公益价值和民生价值,同时唤醒社会公众的依法维权意识。其中,“迪士尼案”获奖者王洁莹就曾荣获202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啄木鸟奖”。“小城杯”撬动了社会对维护公共权益的关注,案件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法治精神及追求的一次集体升华。
从个案维权“积跬步”,到社会治理“千里行”,“小城杯”的背后是社会各领域法治实践的微观缩影。参赛项目虽聚焦小切口,却产生了显著且广泛的公益效果,以“个案”维权推动“类案”治理。“诉国拍行拍牌手续费案”“诉上海迪士尼关于禁带食品的格式条款案”“诉上海铁路局5元异地取票手续费案”等,都直接或间接推动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大赛的部分案例还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江苏省高院 2019 年度十大典型案例等。
“小城杯”为探索实践社会公益保护治理开阔了思路。大赛组委会精选案例先后出版《我是原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案例集》《公益之路从身边起步》。“小城杯”在实现助推公益效果的同时,还揭示出高素质法学人才培养、公共利益保护中的多元共治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的新问题。
正值“小城杯”十届之际,《星星点灯——“小城杯”法治文化实践十届发展报告》出版。常年深度参与“小城杯”赛事、近距离见证“小城杯”成长过程的相关高校、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就“从‘小城杯’看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公共利益保护中的多元共治”“法律公益活动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等主题,思考并提出破解难点症结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届磨一剑,蓄势再出发。“小城杯”在法治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奔跑……
来 源|松江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校 核|顾 兵
责 编|袁 琳
审 核|徐连宗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市司法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