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盗窃后求助AI脱罪,“赛博自首”还是“科技作死”?

今天给大家讲个魔幻的事儿。浙江有位女子在超市偷了价值4500元的牛肉和红酒,为了逃避处罚,居然转头求助AI,问“如何免于刑事责任”。结果AI刚“贴心”给出法律分析,她就被警察当场抓获了。网友们纷纷调侃:“AI我尽力了,但架不住你自爆装备啊!”



那盗窃后找AI脱罪,这事儿到底该算“赛博自首”还是“科技作死”呢?咱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咱们先说说,偷4500元牛肉和红酒,在法律上构成犯罪吗?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超市盗窃达到什么金额会坐牢,甚至连AI都提到“地区差异”,这说法靠谱吗?我国《刑法》第264条对盗窃罪有明确规定,入刑门槛是“数额较大”,司法解释给出的范围是1000元至3000元以上,具体标准由各省自行确定。在浙江,高院明确了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3000元,所以本案中偷4500元已经超标,妥妥构成刑事犯罪。



那被盗的牛肉和红酒,它们的赃物价格怎么算呢?在法律上,这是按照商品价值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偷的是10元的牙膏,还是3000元的茅台,在法律眼里,看的都是价值。

女子盗窃后,AI给她支了“脱罪三件套”,真的有用吗?女子叶某偷完东西连夜咨询AI,AI给出的教程是:第一,及时自首并且退赃,可以减轻处罚;第二,咬死“疏忽遗忘”,就可以不算故意;第三,念在初犯求情,就可以免于坐牢。但现实情况是,这些招数根本行不通。



先说自首,警察找上门才承认,这属于被动到案,根本不算自首。真正的自首,得主动投案才行。再看退赃,偷来的牛肉和红酒早被吃掉喝掉了,根本没法退,总不能吐出来吧?最后,用“疏忽”作为辩解理由,超市监控清清楚楚显示女子当时左顾右盼、绕开收银台,这种辩解根本没什么说服力。

咱们再看个对比案例,2023年上海有个大学生偷窃快递,盗窃后立刻主动退赃,还写了悔过书,最后法院判了缓刑。但本案中的女子,东西已经偷吃无法退赃,又抱着“AI攻略”的侥幸心理,大概率会面临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问,AI法律咨询真的靠谱吗?甚至有网友天真地问,现在AI这么强,能不能代替律师?律师们估计都要哭笑不得了。AI有时候离谱到能为你紧急“立法”编新法条。之前有人用AI生成“完美借款合同”,结果因为忽略了“保证期间”条款,被法院认定无效。所以说,AI只是工具,不是万能的法师。在法律战场上,拼的是细节攻防,简单的AI思路目前还远远不够严谨和专业。

最后,给大家来点正经的律师建议。如果真的不小心偷了东西,该怎么办呢?首先,一定要抓住自首的关键时机。一旦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要立刻主动前往公安机关自首,如实交代自己的行为,千万别心存侥幸拖延。自首不仅能体现你的认错态度,还能在量刑时获得从轻处理的机会,这可是减轻处罚的关键一步。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后面再想争取从轻情节,可就难多了。

其次,想尽办法退赃或者赔偿失主的损失。就算东西已经被使用了,也要通过等价赔偿等方式来弥补过错。态度诚恳地取得失主的谅解,这在量刑时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