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在香港上映后,迅速爆满各大影院,甚至一票难求,两天就突破1000万,创下内地电影乃至所有好莱坞动画电影在香港的开画记录。

然而,就在大家为这部电影欢呼的时候,一些“冷静”的声音出现了:“香港才700多万人,票房顶破天也就一两亿,有啥好关注的?”





乍一听,这话好像有点道理。毕竟,香港的人口规模确实不大,和内地动辄一天几亿的票房体量相比,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但如果你真的以为香港市场只是个“弹丸之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一部志在“出海”的国产电影来说,香港市场的表现至关重要,起到重要风向标作用,为什么?因为香港是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无论是港片、内地片、好莱坞大片,还是日韩泰国欧洲片,只要观众买账,影院就会给足排片,基本不搞地方保护主义。

除了港产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外,日本的《午夜凶铃》韩国的《釜山行》 台湾的《那些年》都在香港拿过年度前三。







这种“优胜劣汰”的开放竞争机制,让香港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内地电影出海前的“试金石”。

而之前内地电影在香港最高记录也只有《英雄》和《长津湖》突破过2000万,

如果连在自己人这里都卖不动,还怎么指望它漂洋过海,去征服其他国家的观众呢?

《哪吒2》在香港大爆,票房一路走高,远远打破《英雄》《长津湖》记录,冲击5000万乃至1亿,大幅刷新内地电影在香港的记录,而且相比于有香港班底主力参与的《英雄》《长津湖》,《哪吒2》这样一部基本纯内地制造的电影,在香港取得成功,则更有里程碑意义。





而《哪吒2》之所以在香港这次这么成功,显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首先再内地大爆,在香港也引发热潮,各大发行商纷纷响应,让香港观众都十分好奇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这么爆红。



尤其是香港才刚经历了最冷春节档,不管是本土片还是好莱坞大片都纷纷票房不佳,哪吒2也被当成了如今香港影院的救市之作。



另外,哪吒的故事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而香港观众对这个角色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TVB推出的电视剧《封神榜》,让哪吒的形象在华人圈都深入人心,

《哪吒2》不仅延续了这一经典形象,还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影片中,哪吒对命运的抗争、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都进一步升华了哪吒形象。



除了文化共鸣,《哪吒2》的制作水平也让香港观众眼前一亮。从海底龙宫坍塌到陈塘关环境特效,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堪称视觉盛宴。很多香港观众甚至评价其特效不逊于美国迪士尼或日本动画。

这种高品质的视觉呈现,不仅为影片赢得了口碑,也为内地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正如有观众所说:“《哪吒2》让我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崛起,也让我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充满期待。”

虽然香港只有700多万人,但它的市场潜力却不容小觑。首先,香港的观影文化非常成熟,观众愿意为高质量的电影买单。其次,香港的票价相对较高,这也为票房增长提供了空间。

《哪吒2》在香港的火爆,还得益于一众港星的“神助攻”,纷纷为哪吒站台打call。



尤其是哪吒导演饺子更是周星驰骨灰级影迷,在片中有许多致敬星爷无厘头喜剧的桥段,能让香港观众也会心一笑。

而周星驰装扮成哪吒,连写10遍“我要看哪吒2”的新闻,也算是港片如今在内地的一种传承。



总的来说,《哪吒2》在香港的火爆,不仅仅是票房数字那么简单。它揭示了香港市场的“隐形Buff”:它是内地电影的“试金石”,是文化共鸣的“情感纽带”,更是技术创新的“视觉盛宴”。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香港一个弹丸之地,这么关注它的票房干嘛?”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香港市场的“隐形Buff”,可不是一两亿票房就能概括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