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火的不能再火,
不少“魔童”趁机闹翻了天。
我对这部电影没有评价,
我看了,看完了,
这就可以了。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从未看过这部电影,有些心智健全的人,
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娱乐效果是合格的,
但现如今,那些“魔童群体”似乎总是在神化他们的“精神信仰”。
尤其是那句几乎贯穿两部《哪吒》的经典独白:
说来也是巧了,在现实里,我最先听到有人引用这句经典独白,
并不是身边同事和朋友们对剧情本身讨论时的交流,
而是在我公司门口,一个骑着电摩偷外卖的人,
他说出来的话。
当他把这句话说出来时,周围的人都沉默了半刻,
似乎这句话代表着一种魔力,一种强大信念荟聚而成的魔力,
但下一刻,那个被偷外卖的同事说,
“你别管大不大山的,你有交易记录么?”
这句话,似乎瞬间就击溃了那座大山,
不过击溃的不是人们心中的成见,
而是那个试图躲在“山后”,
正在沾沾自喜的“魔童”。
我不清楚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
对于电影本身并不存在那种崇拜情结,
我承认优秀的电影会让人记住,
优秀的剧情会让人感同身受,
但是对于那种崇拜情结,甚至有饭圈化表现的行为,
至少对我而言,我是很难做到的。
虽然“魔童偷外卖”事件并未让我对哪吒2这部电影本身,
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偏见,
但那句看似合理,实则颇具玩味的“成见大山”,
倒是让我想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趣事。
记得前两年,某富二代潇洒创业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掀起阵阵波澜,
凡是质疑“他的能力还是他背后的能力”者,必会遭到那些声嘶力竭的反驳,
那时,我就看到了类似“成见大山”的说法,
支持者认为,这些平日看起来吊儿郎当,素质和能力都很堪忧的人,
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所以,凡是有质疑的人,必然是“成见之山效应”的产物,
因为普通人对富二代心中有成见,所以才不会相信他们真的很努力。
但是这件事,在发酵一段时间过后,
人们终于通过层层剥茧,发现功劳确实不归此人,
而是归于背后之手的操作时,
好像这个话题的温度,突然就下降了,
甚至说着说着,就没人说了,
就看不到有人说了,
是真的没人说,还是我们看不到批评的言论,
毕竟互联网时代,
真相总是颇具玩味。
看到如此地步,那有意思的东西就急不可耐的冒出来了。
原来,那所谓心中的成见不是山,
只是合理的质疑,
而当质疑找到证据,
想看清问题的本质时,
那真正的高山,突然就升起来了。
那层峦叠嶂的雄伟,那巍峨险峻的意味,
倒不是成见在作祟,
而是事实在“避讳”。
饭圈化是否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赚钱工具,
行为饭圈化,是否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赚钱工具,
我想,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早已深深影响到了所有人的生活,
有些问题,反对的不是偏见,
而是“合理化不合理的需求”,
当这些声音促成了一笔笔生意时,
那些所谓偏见的大山,
也许只是某些人脸上的,
像山一样的“粉刺”:
还是那句老话,非黑即白不可取,
理性的声音,永远反对偏执的对抗,
如果这些偏执被过度美化了,
那么我们更应该看清楚,
是谁在利用人心做坏事,
是谁在利用情绪赚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