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赤壁之战,大多认为是周瑜领导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是周瑜,也只是东吴军队的左都督,还有一个右都督是程普。
《三国志 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周瑜、程普担任左右都督,各率领一万人,跟刘备共同前进,在赤壁与曹操遭遇,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军队,曹操烧毁其余船只败退。
这话其实简单明了地告诉所有人赤壁之战双方的领导者,一方是曹操,另一方是周瑜、程普、刘备,其中周瑜和程普各自率领1万军队,按诸葛亮到东吴与孙权的对话来说,刘备手中尚有2万军队,还包括刘琦的1万人。
刘备
周瑜之所以在赤壁之战中更有名,那是因为主要他是主要决策者,诈降与火攻是黄盖提起来的,周瑜同意并实施了攻击。
《三国志 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曹操抵达赤壁,与刘备交战,战斗失利,这时发生了大瘟疫,官兵死了很多,曹操便带兵北回。于是刘备占领了荆州所辖的江南各郡县。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刘备派诸葛亮前去和孙权联盟,孙权派周瑜、程普等人率领数万水军跟刘备合力出兵,与曹操在赤壁交战,大破曹军,焚烧了曹军的船只。刘备跟吴军水陆两头前行,一直追赶到南郡,当时又遇上瘟疫,曹军大多死亡,曹操就率兵返回。
《三国志 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孙权就派遣周瑜与程普等与刘备齐力抵御曹操,两军在赤壁遭遇。
孙权
按曹操传记的说法,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与刘备交战,而不是周瑜、程普。
按孙权传记的记载,曹操是与刘备、周瑜、程普交战。
按刘备传记的记载,曹操是与刘备、周瑜、程普交战。
按周瑜传记的记载,曹操是与刘备、周瑜、程普交战。
因此准确地说,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周瑜、程普交战,但是赤壁之战的细节都记载在《周瑜传》中,其他人的传记中就是一句话,只是周瑜传中关于赤壁之战有详细的记载,包括黄盖的诈降与火攻计,这说明周瑜是主要决策人。
为什么曹操传记中说曹操是攻打刘备的?
因为曹操真的是攻打刘备的。
刘备从长坂坡逃走之后,大概是在荆州一带坐上关羽从汉水南下的船只,然后一路顺江而下到达刘琦所在的夏口。
曹操
曹操是从江陵城(今湖北荆州)出发的,沿着长江顺江东下,曹操并不知道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了,但曹操知道刘备在夏口(今湖北武汉汉阳地区汉水与长江交汇处)。
曹操就是去攻打刘备的,当时刘备在夏口,孙权在柴桑(今江西九江),曹操不可能越过刘备去打孙权,曹操摆出这个阵势,就是要先攻打刘备,拿下刘备,再去攻打孙权,曹操准备一鼓作气,把刘备和孙权相继拿下。
所以曹操传记说他是攻打刘备的,实际上也是攻打刘备的,只是曹操不知道孙权与刘备联合,孙刘联军居然主动西进。
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双方没有预设战场,是不小心遇到的。
刘备到底在赤壁之战中干了什么?
周瑜
刘备的军队应该说占到了孙刘联军一半的兵力,刘备2万,周瑜和程普加起来也有2万,但是吴军全部是水军,刘备有一半水军一半陆军,刘备从襄樊南下时,让关羽率领水军南下的,刘琦守江夏也必须要水军。
赤壁之战击败曹操的主要谋略是诈降+火攻计,这是黄盖提出的,周瑜决策并实施的,当周瑜实施火攻时,刘备大概率就是辅佐,只是没有做出突出贡献,你不能说刘备一点力也没有出。
《先主传》也说了,刘备与周瑜、程普在赤壁击败曹操后,又率领军队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曹操逃到南郡之后直接北上了,留下曹仁守江陵,接下来就是南郡之战。
黄盖
南郡之战跟赤壁之战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是赤壁之战之后双方继续的战争。
《吴录》: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刘备对周瑜说: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粮食多,足以危害我们,准备让张飞率领一千人跟随你,你分二千人追随我,我准备从夏水截击曹仁后方补给,曹仁听说后必会逃走。
周瑜同意了,派了二千人给刘备。
以记载来看,刘备在南郡之战中担任截击曹仁后方的任务,张飞随同一千名军队则被派给周瑜直接指挥,周瑜则派给刘备二千人,而关羽则在江陵城北担任绝北道的任务,也就是打击曹仁的援兵和补给。
赤壁之战
刘备同样参与了南郡之战,只不过是协助周瑜,没有参与主攻,周瑜也不可能让刘备参与,因为这涉及到瓜分地盘,刘备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带着赵云跨过长江南下,攻打荆州南四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去了,并且顺利拿下四郡。
与此同时,孙权率军攻打合肥,张昭率军攻打当涂。
这便是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的所有动作了,他参与了整个过程,只是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而已,世人都记得周瑜,就是因为他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色,实际上诈降与火攻计却是黄盖提出的,周瑜只是决策和实施,但这已经足够周瑜青史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