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雨水节气特殊,大伙都挺着急。早上六点,我就接到种了30年地的老李头电话:“老张,你快给看看,这雨水节气咋这么邪乎,60年难遇?”

这话让我坐不住了。干了20年民生报道,确实没见过农民对一个节气这么上心。翻查气象资料,还真发现了不少门道。

今年雨水为啥这么特别?

说到雨水节气,得先说说它的地位。在二十四节气里,雨水排第二,就在立春后头。按老传统,这时节东风该起,冰雪该化,春雨该下。可今年好像跟往年不太一样。

气象台的数据显示,今年雨水节气赶上几个特殊时间点:

  1. 1. 入节时间选在晚上6点06分,老人说“晚上雨水冷飕飕”
  2. 2. 农历正月二十一,属于月尾
  3. 3. 碰上单日子,这跟降水量有关
  4. 4. 是传统历法里的“定日”

市气象台的老王跟我解释说:“这几个时间点同时碰上,确实不太常见。特别是晚上入节这个事,往往意味着温度波动会比较大。”

农民为啥这么担心?

我找了几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聊了聊。

种粮大户老刘说:“雨水这阵子要是冷,春种就得费事。土温上不来,种子容易烂。”

种菜的张大爷补充:“去年就是雨水不对劲,后来倒春寒一来,菜苗冻坏不少。”



养果树的王师傅也来了一句:“果树最怕这个,要是开花时候来个冷的,一年收成就悬了。”

气象数据说明啥?

翻看气象台的监测数据:

  • • 西北、青藏高原地区普遍降雪
  • • 长江流域持续阴雨
  •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
  • • 冷空气活动频繁

市气象台的专家分析说,这种天气格局,确实容易出现倒春寒。不过也提醒大家,别太过担心,现代农业技术能应对很多极端天气。

老农谚靠谱吗?

说到预测倒春寒,农谚里有不少说法:

“雨水冷飕飕,三月还穿棉”
“雨水见太阳,大暖到清明”
“雨水节气冷,春来晚三分”

这些说法都是老祖宗观察总结的。我特意请教了气象台的专家,他们说这些农谚不能说全对,但也不能说没用,得结合现代气象预报来看。

今年春天咋过?



根据气象部门的分析,今年春季可能有这么几个特点:

  1. 1. 温度波动会比较大
  2. 2. 降水可能偏多
  3. 3. 冷暖空气交替频繁
  4. 4. 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倒春寒

市农业局的张教授建议:
“现在农业生产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大棚、地膜、防寒网都能用上。关键是提前准备,做好防范。”

咱老百姓该咋办?

经过这些年跑新闻的经验,我给大家几条建议:

  1. 1. 衣物方面:
  • • 厚衣服先别收起来
  • • 准备几件薄厚适中的衣服
  • • 特别注意早晚温差
  1. 2. 居家生活:
  • • 暖气别着急停
  • • 房间要经常通风
  • • 老人孩子的衣物要特别注意
  1. 3. 种菜的朋友:



  • • 棚里要备点保温材料
  • • 易受冻的菜多加点防护
  • • 关注天气预报,提前预防
  1. 4. 果农注意:
  • • 准备防寒设施
  • • 果树开花期要特别当心
  • • 必要时可以用烟熏等方法防霜

长远来看咋办?

气候变化是个大趋势。这几年采访下来,越来越多专家提醒说,极端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多。我觉得应该这么看:

  1. 1. 提高防范意识,别觉得“大不了”
  2. 2. 改进种植方式,适应气候变化
  3. 3.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抗风险能力
  4. 4. 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准备

我这两天还打算去郊区农场看看春耕准备情况。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在应对天气变化上,各有啥高招,到时候也给大家说道说道。

天气这事吧,看着是自然现象,但跟咱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太大了。提前知道提前备,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

记得去年采访一个老农说过:“种地就跟打仗似的,天气是敌情,农具是武器,经验是战术,关键是要提前做好准备。”这话说得真有道理。

我是老张,在新闻口子干了20年,最关心的就是这些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咱们下篇文章见。

要是大伙对这个话题还有啥想了解的,欢迎留言交流。毕竟天气这事,众人的经验加起来,才能看得更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