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凄凄”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2025春节就过完了,转眼间,我们马上又要迎来清明了。清明是我国传统的祭祀大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为“三冥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扫墓上的杂草,添上新土,供奉鲜花、水果、酒食等祭品,然后行祭拜之礼,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后来与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习俗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作为节气,清明是二十四中的第五个,而 “清明” 一词,则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之意,标志着仲春和暮春之交,大地呈现出一片清新明朗的景象。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的补充历法,但它不止对农业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它还是人们预测阴晴冷暖以及雨雪的指南针,所以它的起始和特征就被备受关注,我国民间就有“二月清明,暖烘烘;三月清明,冻死牛”的说法,今年清明在哪儿?



“二月清明,暖烘烘;三月清明,冻死牛“

二月清明,暖烘烘:这里的“二月”指的是农历二月。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气出现在农历二月,从季节推移来看,意味着春季来得相对较早,气温回暖迅速,天气变得温暖和煦。这种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好天气进行春耕春播等农事活动。



三月清明,冻死牛“三月”则指的是农历三月。若清明出现在农历三月,往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此时虽然从季节上看已经是春季,但冷空气活动仍可能比较频繁。这种寒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因为刚刚萌芽或生长的植物可能会被冻伤甚至冻死。对于家畜,如牛,如果天气过于寒冷,它们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保暖措施而生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冻死,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说明天气的寒冷程度。



“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新坟堆”

“二月清明枕粮睡”:

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二月份,那么就预示着粮食会大丰收。这里的“枕粮睡”是一种夸张的表示方法,形象地描绘了粮食多得可以当作枕头来睡觉的场景,强调了粮食的丰收程度。

二月清明通常意味着气温回升早,农作物能够及时返青茁壮成长,为接下来的花期和抽穗期提前做好准备。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因此预示着丰收年景。



“三月清明新坟堆”

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三月份,那么就预示着粮食可能会歉收,甚至出现饥荒。在古代,粮食产量较低,歉收年份容易引发饥荒,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用“新坟堆”来形容这种不幸的后果。

三月清明可能意味着气温回暖较晚,出现倒春寒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此外,节气较迟还可能影响到农时,使得农作物无法及时播种或收获,从而导致减产或歉收。



类似的农谚还有“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等。今年清明交节时间是4月4日,农历的三月初七,按照农谚的说法,今年春季出现倒春寒的概率会比较大,大家要做好防范工作,不要过早收起厚实的衣物,农民们也需采取相应的防寒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和牲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