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从就业情况看,近来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当地企业预定,甚至有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在毕业前便已拥有了多家企业的offer。

近日

#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

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据12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河南驻马店有一位17岁的中专小伙子,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被多家企业抢着要,引起网友热议,#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话题登上新闻热搜榜。 网友纷纷表示,“本质上还是小伙子坚定的信念厉害”“谁说职业教育不能出人才,只要肯努力,一技之长就是金饭碗”“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从就业情况看,近来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被当地企业预定,甚至有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在毕业前便已拥有了多家企业的offer。国家发改委2023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这折射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良好趋势,这与学生职业能力强、专业对口人才紧缺、订单式培养等不无关系。


郑红旭2007年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一个小乡村,父母一直想让他考上高中、读大学,找一份安稳的工作。郑红旭中考考了360分,因为10分之差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就读职业院校,并选择了新能源技术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郑红旭从小就对机械、电器感兴趣,家里的玩具他基本都拆过。看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么好,他说自己也想去学习学习。


在学校时,他永远是最努力的那个,苦练技能。郑红旭说,每天早上6、7点他就来车间了,“车间的门基本都是我开的,晚上他们走了之后,我就自己在这练。发动机的拆卸、新能源的排污……经常弄到12点”。

被问到自己累不累的时候,郑红旭回答,“累肯定累,但是心里面不想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想给自己争口气。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把它学好。”

“我的青春也是青春,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呢?”郑红旭说。


郑红旭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双手,他的手臂上遍布刮伤、烫伤的伤痕,最新的冻伤伤口还留着血。

机械制造系的副主任袁书新接受采访时说,“有一次他不太舒服,但是也临近比赛了,我本来想让他在宿舍休息一下,但他仍让不休息”,郑红旭坚持要去车间学习。

仅用两年时间,郑红旭就拿到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河南选拔赛学生组第一,全国决赛第三的好成绩。

他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关键技术新能源比赛,并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随后他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二级技师证书。

据悉,技师一共有五个等级,最高的是高级技师,而郑红旭目前已经是第二的等级了,高级技师需要等5年后再考。


17岁就能拿到全国重量级比赛的三等奖,郑红旭却表现得很谦虚,他说,“我觉得我比其他人还是不够优秀,还要继续努力,就是接着学习嘛。”

郑红旭回忆说,拿到证书的时候,他拍了照片发给妈妈,而妈妈只回复了4个字:“儿子真棒!”郑红旭说,“当时我感觉心里面暖暖的,特别骄傲”。

对于自己毕业于职业院校,郑红旭并没有感到自卑,“比起人家上高中上大学,咱们技工也可以一样优秀。”

谈到未来,郑红旭表示自己想成为大公司的技术员,去调试设备,保证(产品)能安全带人上路。

袁副主任感慨,“现在红旭非常受欢迎,现在有很多的企业来找红旭,已经有5、6个企业来招他,给出的月薪有七八千,未来还能上万。”

评论区网友们纷纷表示,“本质上还是小伙子坚定的信念厉害!”“谁说职业教育不能出人才,只要肯努力,一技之长就是金饭碗”“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从这个角度说,17岁的中专小伙子被7家企业抢着要,并不算新鲜事。进而言之,企业不仅看到了小伙子比赛获奖的光环,更看中了他身上的潜力:这位小伙子被多家企业争抢的原因,不仅在于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更在于因热爱而产生的那份拼搏创新精神。据报道,郑红旭是自己主动选择就读职校的,在校期间也十分勤奋,常在车间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哪家企业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高出一筹,哪家企业就能更好地赢得发展主动权。不少企业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将招纳英才视为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放眼当下,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在拿到offer后,似乎松了口气,在企业工作也往往随大流,甚至摸鱼躺平。人才进企后能更加热爱岗位、不断创新,成为不少企业的热切期盼。

爱岗敬业是创新的推动力。纵观科技创新领域,优质人才对岗位的坚守、工作的热爱,是一系列技术、产品、产业开展创新的重要前提。更好地沉浸、沉迷其中,才能更高效地寻到新方法、新点子,从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无论是职校生还是普通大学生,只有热爱岗位、持续耕耘,才有可能迎来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光时刻,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当然,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技术技能人才提高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让更多青年相信“技能改变人生”,从而在爱岗敬业中不断创新。

本文来自:工人日报&新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