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演员请就位3》又带着新的“非演员”大争议,明晃晃油腻腻来了。

杨子第一周节目中演西门庆“没有演技,全是冒犯”,第二周节目中演大侠,一句“十年”,没有戏剧全是鼻涕

画风也依旧是“认真看认真评价他的表演,会显得自己像个傻子”。

主打一个“要话题不要脸面,要假象不要真本领”。

诡异的是,节目种种“异形杨子”式话题之下,却又有几段真诚表演,又割裂又讽刺。

来,展开说。



一,“争议至上”原则?

黄灿灿节目中提及往事,当年被造谣,痛失工作机会。

她说满城风雨中,二十岁的自己面对着“被包养”的虚假传闻,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家哭。

她去面试,制片人看了她一眼,当即逐客“我知道你”“你不用演了”。







章子怡满脸唏嘘不忍,给她表演题目重演当年故事。

她找现场在座的制片人一起表演,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所有演员,找的助演都是台下几位演员老师(章子怡惠英红吴镇宇、王志飞),或者是后台一起来的演员小伙伴们,比如宋伊人找黄灿灿助演,就连杨子这种表演扣分项、都帮忙当了助演。

总之,没有任何一位选制片人当助演。

黄灿灿说“既然有制片人”,似乎是找了个体面借口,而她演着演着似乎又进入当年心魔中,几次颤抖“五年后有机会站在你面前,我只是想说”,支支吾吾也终究未能说出口。



节目给这一段,浓墨重彩配了搞事情的“戏剧高潮紧张”式bgm,密集切各路人马吃惊或唏嘘的表情,然后轻轻揭过不表。

章子怡安慰黄灿灿,然后当事人退场,另一位当事人则表示“我啥也不知道,我完全没印象”。

网暴也好、黄谣也罢,当然都不是一档竞演综艺能解决的事,都在节目组能力范围之外。

但这一段节目呈现手法,给人的观感似乎是“利用别人的伤疤”,而不太接近关怀别人的痛苦。

毕竟他们都已经四处打着杨子的招牌来“黑红宣传”,首先便有一层“正经关怀绝缘”既视感。



节目播出之后,黄灿灿发长文讲述了当年往事,四舍五入等于是指认这位制片。

制片人用谁不用谁,出于表演、外形条件、知名度、契合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也好,出于规避风险的安全需求也罢,站在利弊角度,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自保之举

之所以让人反感,关键是手握资源的傲慢、不问黑白的武断。

这个场子中,章子怡评价时常很犀利、直指痛点,但我从不觉得那是依仗资历的傲慢、是功成名就者的自矜,她对表演随时随地的真挚投入肉眼可见,她就事论事就戏论戏都很诚恳。



但当标的换成另一些人,观感就很容易变成“资源大于诚意”、“蔑视大于客观评价”。

节目组第一集,便借这位制片来了一出“内娱观众苦整容脸久矣,我们整顿整容脸”的姿态,大棒高高挥起、然后假假放下

这一次,有苦主、有当事人、有敏感话题,最终走向却依旧是“话题大于实质”。

争议之所以出圈,核心是争议内核的正反两方、每一方都切实真情实感投入其中,而倘若蜻蜓点水玩话题争议,争议这灵丹妙药也未必真速成好复制吧?



二,真表达vs故事线?

第一期中被揪出“情商低”故事线的卜冠今,这一期中有了很正面的呈现。

她手写了一份颇为潦草的内容,在导师们面前一页一页翻;重点完全不在形,而在走心的真诚。

她说从前公司告诉她“要演热门题材,被看见才有机会演自己想演的”,说接连演了很类似的某一类角色。

她表达对佩尔老师的喜爱,说得快哭了。

她说现在没公司没团队,自己整了个草台班子,说三十岁想勇敢演一些不一样的角色。



她这次来挑选的是“边缘人”赛道,属实挺意外。

大部分观众熟悉她,大概是两部《二十不惑》,《忽而今夏》,《我的巴比伦恋人》,她演“现偶”或者校园角色,很有“类型之上”的效果,远远高于行活,有鲜活的灵气、地气、可爱气和生命力。

(险些忘了她还演过《驴得水》)

如今她说想有不一样的尝试,让人挺刮目相看。



节目中她和吴镇宇即兴的一段戏,陈凯歌导演和章子怡评价都不太高,确实没有特别出彩,但她的特点还是很抓人。

比如吴镇宇不走寻常路、最后居然抢钱跑了,她满地捡钱然后“你大爷的”追出去,属实是一抹意外的亮色。

你看,卜冠今的叙述和她的即兴表演,未必是“愿望”和“呈现水准”完全匹配,但你依然愿意相信她,相信那种诚恳和生命力

回看节目组第一期,如何呈现她,就差写着“引导骂她情商低”四个大字了,这是要搞什么反转人物线吗?何必呢?



三,真表演vs“表象依赖症”

张亮不知何故拿了份“N种死法”简历,开口闭口说自己的梦想是要当影帝,而在节目槽点过多的氛围中,“张亮说想当影帝”甚至都无法引人注意。

他的死法无甚特别,反倒是帮他搭戏的惠英红,一段戏让人起鸡皮疙瘩。

很简单的剧情设定,张亮演“自十九岁跟着大姐、但为根本利益又背叛她”,很烂大街的剧情,而惠英红一上来视线就很有压迫感。

张亮说台词时,你不太觉得那事儿是真的,但惠英红眼神一出,她手上那把不能真伤人的道具刀,都瞬间有了有形的寒光。

在张亮絮絮叨叨黏黏糊糊拖拖拉拉时,惠英红将其“一刀毙命”,搂着尸身唱方言童谣。

杀人和搂抱孩子式的动作,轻柔温情歌声和大姐大起身俾睨又冷血的眼神,很妙地构成了角色的内外肌理。



这一期同样有意思的,还有苏晓彤和王佑硕,重点不在现阶段的完成度,而在他们所呈现的上下纵深,横向对比和预期可能性。

他们是《大宋少年志》力的王宽小景cp,苏晓彤还因《御赐小仵作》小成本播出了爆款效果而拥有S初评级。

这俩来了一段过去默契的仙侠古偶套路,“袖子一挥、就准备为天下苍生去死”模式,分分钟让台下的高龄老师们看得云里雾里,苏晓彤演着演着自己也觉得演不下去。

后半段陈凯歌给了他们新题目,要求二位演群演。





苏晓彤的表演一下子变得本真可爱,王佑硕变化似乎不大,用陈凯歌的话说“一个是说话,一个是说台词”。

从评级结果来看,他们显然离陈凯歌章子怡心目中的S级表演还有很大距离,但从“高度套路化表演”到“说人话”,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步。

时下偶像剧市场,能做对套路化表演,就已经赢了不少“面瘫”。

这两位古偶er在台上被鞭策被鼓励被指点,本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虽然无一字提“行业弊病”,但事实上却是对通病的病灶剖析,也是有趣生动的对症下药。

认认真真做内容不好吗?何必一切都倒向“杨子式流量依赖症”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