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就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总体情况作介绍,并与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就如何优化深圳创新生态、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等方面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荣才主持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资金扶持 不遗余力
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介绍,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我们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接下来,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各类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青年创业者开放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透露,2025年深圳将多渠道筹集45亿元资金,向企业发放最高60%、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补贴,以及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等,3月起接受企业申报。从训力、模型、语料等这些与人工智能紧密关联的用词不难看出,未来深圳在人工智能方面将着重发力,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
“我们计划2025年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表示,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圳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将“应开尽开”,比如开放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大模型辅助医疗、医疗康养等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全面开放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流水线组装、物料搬运等生产场景,让新技术更好更快变成产品、进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社恐”老板也自在 “深小i”让政务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我帮企业搭场景”,是深圳积极开展的一个专项行动,也是深圳深入开展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的一个优秀范例。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累计发布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将政务服务系统接入DeepSeek系列大模型,上线运行“深小i”AI政务助手,为企业排忧解难。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绍,针对企业在办理政务服务时面临的“找不到、看不懂、难理解”问题,深圳在“i深圳”APP上线运行AI政务助手“深小i”,让政策获取像点餐一样轻松,让政策解读像聊天一样易懂,让政务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针对涉企检查执法过多过频的问题,深圳也在全省率先推出“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试点推行“扫码入企”制度,避免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减负率达40%。
另外,深圳还持续优化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创新空间保障方式,打造一批高品质、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目前全市创新型产业用房总面积933万平方米。为确保好项目都有地可落,深圳全市范围已梳理70个集中连片区域、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并推出13平方公里首批招商用地,构建起“市-区-街道-园区”四级虚拟园区体系,提供注册登记、融资、保险、会计、法律、数字化等一揽子服务。
会上透露,深圳正在规划建设的总面积达525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将打造更加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园区。市区联动集中推出不少于400家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各类产业创新空间面积1600万平方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空间,“只收梦想不收租金”为创业助力。
从“7”到“15” 来深人才幸福感翻倍
近年来,深圳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让人才在深安心逐梦。实施“深梦扬帆”“深梦启航”计划,对已实施12年的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政策进一步优化,对来深就业创业的人才以优惠的租金价格提供一张床或一间房。同时大力保障各类人才住房供给,为50万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
接下来,深圳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住房保障政策,只要是在深圳就业或创业的人才,都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甚至一套房等服务。比如将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对于在深就业创业的人才,提供面积不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深圳还将继续供应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让有志在深圳发展的各类人才进得来、住得安、留得下、能成业。
“深圳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重点打造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五个无忧’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深发展。”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表示,与此同时,深圳将着力降低年轻人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和创业门槛,持续增强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让更多“创新的种子”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栋梁之材”。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措施,出台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引才伯乐奖、鹏城优才卡等现有政策,加力推出新一类人才评定、拔尖人才直认、重点产业紧缺岗位清单、人才褒奖激励等系列新措施,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合作协作协同,以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更多“金凤凰”。
长期主义 深圳创新的战略定力
正如深圳市国资委首提、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耐心资本”,长期主义,是深圳创新的战略定力。科技创新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往往面临着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重重考验,需要耐心、定力,不能急功近利。因此,深圳不仅通过“耐心资本”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而且还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国家统计局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2024年,深圳全市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金额创历史新高。
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保险业积极发展智能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证券业加大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等支持,创投业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近期将出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深圳将以足够的耐心与服务,静待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破土绽放。
来源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