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某医院原药剂科主任王某因收受医药企业商业贿赂落马。案件审理过程中,揭示了王某如何利用其职务之便,在医药采购、医疗设备引进等环节为其亲属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贿赂的事实。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声誉和医药行业的诚信形象,同时也暴露了涉案产品的价格虚高空间。

权力寻租催生“家族式腐败”

在2004年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王某的妹夫董某找到他,“哥,听说医院最近要更新一批药品供应商,你在医院这么多年,职务高,人脉广,能不能帮我一把,让我的公司成为医院的供货商,我们都是一家人,要是做成了,我肯定不会忘了你的好”。董某满脸堆笑,眼中满是期待。

王某一开始是犹豫的,他清楚地知道这种行为违反了规定。然而,在董某和家人的反复劝说下,亲情的纽带逐渐削弱了他的原则。“就这一次,帮帮自家亲戚,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这样的想法在他脑中反复出现。最终,他在亲情的裹挟下敲响了时任院长多某办公室大门,王某笑着对多某说:“院长,这是我妹夫董某,他经营的药品公司资质不错,咱医院药品采购这块,看看能不能考虑下他的公司”。多某看着眼前两人,略作思索后,点了点头。就这样,在王某的引荐下,董某公司顺利获得了医院的药品供货商资格,而这也是王某踏上腐败之路的开端。

2005年,董某的公司开始正式向医院供货。也从这一年开始,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为董某开启了一系列违规操作。在药品回款上他总是对财务部门施压给董某大开绿灯,以往其他供应商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漫长等待才能拿到回款,董某的公司却总是能迅速收到款项。不仅如此,在引进新品种以及更换利润空间更高的药品入院方面,王某更是为董某提供特别关照,他不顾医院其他药剂师的反对,强行将董某推荐的药品列入采购清单。董某自然也“知恩图报”,每次和王某家庭聚会,他都会悄悄在红包里塞上厚厚的一沓现金,说是给孩子的“压岁钱”或者给长辈的“孝敬费”。有时候,他们还会相约在茶楼,表面上是喝茶聊天,实则董某会将装满贿赂金的信封悄悄塞给王某。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后来的几十万元,王某收受的贿赂金额越来越大,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已经完全沉浸在这权力寻租带来的“财富盛宴”中无法自拔。他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誓言,也忘记了作为一名药剂科主任的职责,心中只有对金钱的无尽渴望。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21年,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相关部门,王某的种种腐败行为被曝光。很快,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的事实被一一揭露。最终,他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

重拳出击整治价格虚高产品

在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的指导下,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与案件判决法院所在地的医保部门紧密合作,协调获取法院判决文书、卷宗、医疗机构采购记录等关键案情材料,明确涉案产品,最终揭示了背后的3家药品生产企业及其涉及的4个挂网药品(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0g)、注射用头孢替唑钠(1.5g)、注射用头孢替唑钠(2.0g)、注射用头孢唑林钠(1.0g))。同时积极指导开展信用修复,涉案企业主动下调穿透药品的挂网价格,挤干产品价格水分,并通过公益捐赠的形式退回不合理收益72.4万元。

来源 | 国家医保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