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消息,地球会一直适合人类居住吗?来看看英国科学家的最新一项研究结果。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了这一情况,发表在《自然》上,显示地球将在2.5亿年后重新变回 Pangea Ultima(终极盘古大陆),气温上升、火山爆发以及严酷的气候让地球不再适合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将迎来灭绝。



根据测算,首先,地球将将变成一个“巨大的热陷阱”,气温会飙升,导致极端的沙漠般的条件,使大多数生命难以生存。另外,随着构造板块的碰撞,火山活动将激增,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更糟糕的是,太阳本身的亮度将比今天高2.5%,从而增加另一层热应力。随着气温升高、火山喷发增加和太阳变亮,导致大部分地区将经历40°C 以上的温度,有些区域将超过 50°C 。

该研究估计,到时地球上92%的陆地将不适合哺乳动物居住,这意味着只有极地和沿海地区可能仍然宜居。



地球生命从来不是一条平静的河流。古生物学家发现,过去5亿年间,至少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

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85%的物种灭绝/起因是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降低);

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75%/同样是气候变冷+海洋退却);

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96%/大陆漂移且合并造成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缩小、火山爆发);

2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76%/大陆分裂产生了剧烈的岩浆活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外加其他有毒气体);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又称恐龙大灭绝(80%/小行星撞击)。

所以,这种大约1亿年发生一次的暴力事件没有消停的理由......

不过,很多人对此却又不同的想法。

首先,就算地球活不长了,或者至少说,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没几天活头了,

但这跟人类无关。因为太阳正在老去,太阳今年已经46亿岁了,而太阳总共只能活100亿年,也就是太阳现在人到中年,每况日下,而地球上的生命可活不了54亿年。

随着核聚变燃料的消耗,太阳核心的氢通过核聚变转化为氦,导致核心收缩并温度升高,从而加速核聚变反应。太阳的光度正在逐年升高,每过1亿年,太阳的光度会比之前增加1%。这意味着只要5亿年之后,升温的太阳就会摧毁所有地球上的非细菌类宏观生物。



让我们来猜想下未来的地球命运如何?

一、未来1亿年:大灾难的再临,几乎是注定发生的生物大灭绝?

第一场剧灾可能来自冰川

冰川周期的严寒通常每10万年降临一次。在上一次冰期的全盛时代,北纬45°以北的欧洲地区没有留下一棵阔叶树。科学家只在一些具有特殊微气候的地区发现了北方森林的残余,例如喀尔巴阡山脉,不过大部分物种有时间迁往南方,适应气候。



不仅是冰川,同时超级火山也会带来麻烦。

超级火山喷发大约每10万年发生一次。印度尼西亚的多峇湖火山在74000年前爆发时,把含硫悬浮物喷射到平流层,令地表数年不见天日。不过,虽然一次超级喷发将毁灭并埋葬方圆几百千米内的所有生命,但未必引发全球性物种灭绝。

真正的危险还可能来自宇宙



统计显示,每1亿年会有一颗直径达十几千米的小行星或彗星撞上地球。这样的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亿倍,能把空气加热到1000℃以上,在全球引发火山爆发和浪高几百米的大海啸,并将掀起约20万立方千米的尘埃,使地球陷入“星击之冬”;全球气温将下降约10℃,光合作用难以维持,生态系统接连崩溃……生物圈将在数百万年间处于休克状态。



还有一种来自宇宙的致命轰炸:银河系中的射线暴。

宇宙中的两个“怪物”——中子星和黑洞——的相遇会产生可怕的“伽玛暴”:射向地球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紫外线流能破坏我们的臭氧层达10年之久。

失去了这层屏障,抵达地表的B紫外线(UVB)量对浮游生物来说将是致命的,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并负责地球上一半的光合作用。过去10亿年间,地球可能遭受了一两次伽马暴,这一现象甚至可能是4.5亿年前奥陶纪大灭绝的原因。”尽管如此,生命还是延续了下来……

现有的动植物将不再是地球的一部分:哺乳动物物种的平均寿命是250万年,海洋担心动物的生命最多为2500万年。物种将会消失或者演化——比如某些恐龙最终演化成了鸟类。

二、未来1亿年至5亿年:形成一块超大陆



对于了解板块学说的人而言,这一点都不神秘。地幔对流使大陆有规律地聚集和分散,最近两次出现的超大陆分别是3亿年前的盘古大陆,和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大陆。



超大陆将改变地球表面的所有循环圈,新的地理形态也将重塑生物圈。一整块大陆所能提供的海岸线长度明显要比多块大陆所能提供的要短;然而海岸处海水较浅、温度高、光照强,是85%的海洋生物量的集中地。与此同时,阻碍陆地物种扩张的因素消失,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阿美西亚大陆之后,新的超大陆还将继续形成,然后再解体,如是循环,直到板块位置随着地幔冷却固定下来。但在那天到来之前,地球的面貌早已彻底改变……

三、未来5亿年至10亿年:所有高等生物走向灭亡。

目前的地球正饱受大气CO2水平高企之苦,可未来,地球生命赶向末日的反而很可能是缺少CO2。



太阳的升温将不可逆地破坏硅酸盐碳酸盐循环

  • 碳循环进入地球内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硅酸盐岩石的分解,特别是富含钙和镁的岩石。



随着太阳的升温,更高的温度将导致海洋蒸腾出更多的水汽,带来更多、更强的降雨,这会让硅酸盐的风化速率显著提高,硅酸盐——碳酸盐循环被打破。





而在这数亿年间,植物走向终结的同时,导致氧气也再无更新!首先是大型哺乳动物,然后是小型哺乳动物,随后是鸟类、爬行动物,陆地动物比海洋动物先进坟墓……

复杂生命的命运已经注定:“高等植物灭绝1亿年后,地球上很可能只剩下微生物了……

四、未来10亿年至50亿年:地球随着太阳一起缓慢死去(并且饱受折磨)

10亿年后,热量导致海洋蒸发。

在所有复杂生命都消亡后,太阳仍在继续变热,升温将继续影响海洋这锅原始汤(现在应该叫终结汤),触发“金星综合征”:海洋加速蒸发,释放的水蒸气放大温室效应,进一步引发失控的温室效应,约12亿年后,地球平均气温将接近70℃,并且将在数亿年的时间内向太空逸散掉几乎所有的水汽,地球将变得像如今的金星一样干旱。



20亿年后,所有DNA因过热而裂解。

然而对于坚持到最后的微生物来说,结局并不会有什么例外,即便这些原始生命能抵御缺氧、酷热、高盐、强辐射等多重不利因素,即便还有一些最后的避难所:几千米深的海沟、地下孔隙、大气的上层,一切的地球生命都止于一个温度——150℃



30亿年后,熔岩的世界、或者最终坠入太阳。

在这个1500℃的世界里,熔岩海洋翻腾在地表上,就像80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时的那样,而一个比现在太阳大3000倍的红色球体霸占了整个天空,它的体积已经扩展至地球轨道附近,至于地球最终会不会坠入太阳,尚无定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