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县域经济发展脉络,走出了一条以志愿行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若羌县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县域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 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若羌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志愿服务与集体经济深度融合。瓦石峡镇新建村“访惠聚”工作队组织40余名党员志愿者培育30万株胡杨苗,通过科学管理和志愿帮扶,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此类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收入,更激发了群众参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党建+志愿+经济”的良性循环。
党员志愿者培育胡杨苗
青春力量 西部计划赋能乡村振兴
若羌县团委积极引导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一线。2024年11月,300余名志愿者深入2个乡镇5个村,帮助枣农完成红枣采摘与分装,解决劳动力短缺难题,直接助力农民增收。志愿者还通过直播助农、技术培训等形式拓宽农产品销路,将青春智慧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此外,县团委通过“青马工程”和“导师带徒”机制,累计培养139名志愿者,其中130余人选择扎根新疆,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志愿者帮助枣农完成红枣采摘与分装
生态护航 绿色经济绘就发展底色
志愿服务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为若羌绿色经济筑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志愿小分队开展河道清理与环保宣传,守护若羌河生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此类行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提升了若羌红枣、文旅等产业的生态附加值,吸引投资与游客,形成生态经济双赢格局。
志愿小分队开展河道清理与环保宣传,守护若羌河生态
多元协作 社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若羌县构建了覆盖多领域的志愿服务网络:残联为残疾家庭提供生活帮扶与就业指导,增强特殊群体经济参与能力;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大型活动中提供保障服务,如助力第十一届冬季长跑比赛,提升城市形象与凝聚力。这些行动营造了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为招商引资和人才留驻创造了优质环境。
若羌县已构建覆盖多领域的志愿服务网络
若羌县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串联起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和谐的多维图景。在这里,每一抹“志愿红”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每一份青春奉献都在书写新时代的丝路华章。诚邀四海宾朋共赴若羌,见证志愿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