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1.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月21日下午,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山东省委书记林武主持学习并讲话。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迫切需要,是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迫切需要。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高能级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深化数字经济赋能,聚力发展人工智能,激活数据要素,推动聚链成群,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着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做强绿色制造业,全面提升发展“含绿量”。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创新、人才引育创新,努力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

2.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深度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不断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行动方案》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围绕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协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协同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平台、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全方位深度对接。

在协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共建共享高能级科创平台。依托中科系科研优势,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科研究院,推进空天信息大学建设。积极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在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山东将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突破,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深度对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群,谋划落地一批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积极探索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路径模式。

提示:山东将坚持全域对接与区域先行相结合,确立“全省域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的工作思路,同时注重发挥德州以及鲁南4市区位优势,在合作共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3.山东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超98%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全省各地迅速行动、精准施策,一手谋划针对性强、见实效快的一揽子激励措施,一手接续激发数智转型、绿色发展等内生动力,吹响了复工复产“集结号”。截至目前,山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应开尽开。

据介绍,山东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各市、县(市、区)传导压力、细化举措、压实责任。工业大市强化挑大梁作用,当好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其他地区各展所长、齐头并进,扩总量、谋增量。

初步梳理显示,以宁德时代新能源、滨华新材料、浪潮集团等项目和企业为代表,今年山东工业领域新增产值亿元以上项目和企业达千余个,增量大,辐射力强。做好稳的文章的同时,聚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近年来加速成长的增量行业,山东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夯实多业支撑局面,确保实现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继续保持工业大省领先位势。

提示:山东是全国的工业大省,工业经济被山东列为“头号工程”。山东要实现2025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开门红”,工业大盘首先要扛牢稳增长要务,确保“首战告捷”。

4.2025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百万辆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工业稳产优供助力提振消费的行动计划》,分三个层次提出12条政策措施,大力度推动工业稳产优供,以更多元、优质的生产供给助力全省消费提振升级。

首先是推动设备更新,提升优质产品供给。山东将主要采取4项政策措施:支持工业领域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技改项目跟踪服务、实施“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加快推动汽车行业改造提升。

据介绍,对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涉及的研发设备、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购置费用(单项购置费用在10万元以上,且购置总费用不低于1000万元),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建设新项目,推动新能源乘用车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尽快达效。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00万辆左右。

其次是建强质量品牌,开展精准营销推广。山东将主要推行4项政策举措: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加强优质品牌培育、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搭建高端消费载体。立足山东省特色优势领域,通过系列举措扩大山东品牌影响,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选择。

支持以旧换新,挖掘新型消费潜力。山东将主要从4个方面集中发力:提升消费电子供给能力、深度促进绿色消费、拓展数字创意消费、强化工业文化赋能。

提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的9项重点任务,将“大力提振消费”摆在首位。在普通家庭里,汽车是价值仅次于房产的第二大消费品,同时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行业发展。

5.海尔入主新时达持续加码机器人赛道

2月16日晚,新时达发布公告称,海尔集团100%持股的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下称“卡奥斯工业智能”)将成为其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将成为其实控人。交易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将直接持有新时达26.83%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新时达拥有首批机器人产品CR认证,2012年推出首款工业机器人。目前,该公司的机器人板块分为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系统,完整掌握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额居国产第四、全球第十。

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度,新时达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5亿元至3.67亿元。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净亏损10.57亿元和3.79亿元。

海尔看中的,一是新时达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二是新时达在工业机器人市场有一定份额和客户群体,海尔可借此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影响力。拿下新时达的控制权,也意味着海尔的工业机器人布局有了支点。


种昂经济观察报记者

山东新闻中心主任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