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量内敛,克己守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远房表弟结婚,本来是喜事,最后却闹得很不愉快。
女方的舅舅,是个特别爱指手画脚的人。
从婚礼筹备阶段开始,他就总是掺和进来,摆出长辈的架子。
几天时间里,他将流程改了又改,在各种琐事上挑三拣四,还一再强调是为了表弟好。
大家顾及他的面子,一再忍让,他却变本加厉。
直到婚礼当天的早上,他还是没管住自己的嘴,终于惹得表弟这边的亲戚发作,和他大吵了一架,场面一度闹得很难堪。
婚礼结束后,表弟夫妻俩对女方舅舅都颇有微词,后面也慢慢疏远了他,能不来往就不来往。
像女方舅舅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花了时间,付出了精力去忙前忙后,最终却不落好,惹得一身埋怨。
殊不知,哪怕再亲的关系,也该尊重对方的独立性,不宜过多干涉他人的人生。
《颜氏家训》有言:“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到了一定年龄,人要学会往回收,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
管住嘴,守住心,多把时间精力用来滋养自身。
千万不要自作多情,盲目去喂养任何人,对你没好处!
01
少评判
别用自我观念要求别人
汪曾祺在《四方食事》中说:
“有些东西,自己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别觉得自己不吃的东西,别人吃就是岂有此理。”
朴素的话语,却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切莫一味站在自身角度评判他人,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四处点评别人的生活,用自己的观念褒贬他人。
你搬了新家,他来串门,会说你装修太土气,家电买贵了。
你买了新车,他说车价降得快,没必要急着买,一个劲地劝你退了。
别人做点什么,他都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处处教导别人,显摆自己聪明。
殊不知,自以为是,四处指点,才是人生最大的愚笨。
电视剧《凡人歌》中的那隽,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那隽是一家IT公司的精英,所以总是会把“修复漏洞”这样一个工作习惯带入到生活中。
发现任何一点他觉得不妥的地方,他都要第一时间指出来,试图去“修正”。
看到年入40万的哥哥那伟贷款买了一辆50万元的宝马时,那隽没有尝试理解哥哥的需求,反而直言这个决策是很不明智的。
在他看来,汽车是消耗品,完全没必要买太贵的,为买车花掉存款的十分之一就已经足够了。
和女友李晓悦相处时,那隽也多次体现出对女友生活方式的不尊重和不认可。
李晓悦习惯活在当下,追求一些“小确幸”,但那隽却不客气地说“你太幼稚了,不努力只会变成拖累别人人生的废物”。
李晓悦喜欢汉服和密室逃脱,那隽却将其斥为“不务正业”,毫不顾忌女友的个人爱好。
诚然,那隽的事业很成功,给哥哥和女友的建议也不无道理。
但他这种过度干涉、肆意评判的行为,让人根本听不进他的道理,只觉得他厌烦。
那隽的性格,最终导致了那伟与他产生矛盾,李晓悦也愤而和他分手。
古人说:“事非干己休多语,话不投机莫强言。”
哪怕你的认知再高,想法再正确,也不该盲目用自己的观念要求别人。
没有人喜欢被人教育,没有人喜欢别人教自己做事。
过度评判他人,只会把人推向你的对立面,让彼此之间越来越远。
潜心过好自己生活,不对旁人指手画脚,是必要的修养,也是社交关系中的大智慧。
02
少纠正
别花自己精力改变他人
网上有一句经典金句:“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短短一句话,让我受益良久。
很多时候,我们会基于好心,想要改变别人的现状,帮他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最终的结果,往往却对不起我们的善良。
职场顾问崔铮,曾在演讲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远房表弟,不喜欢读书,也不勤奋,到了三十多岁还是一事无成,混吃等死。
崔铮看到表弟生活困难,念着沾亲带故的情分,主动提出帮一把表弟。
他先是借给表弟10万块钱,又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将表弟作为合作人,介绍给几个创业的朋友。
一番努力过后,他劝告表弟,以后就是给自己挣钱了,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干出点成就来。
崔铮本以为,自己的付出能让表弟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可他没想到,表弟不仅劣性不改,还因为有了点闲钱,变本加厉,整日吃喝玩乐,甚至还挪用公款去赌博。
最终,表弟因为劣迹斑斑,被踢出团队,钱挥霍完了不说,还背了一身债。
而好心助人的崔铮,不仅被朋友拉黑了,还遭到表弟埋怨,说他瞎添乱,害自己又多欠了不少钱。
讲完这个故事,崔铮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坑,就是盲目拯救别人。”
诚然如此。
改变别人,是一件费时费力,还很难落好的事情。
就像莫言说的那样:“不要去给人提建议,也不要去给亲戚朋友出谋划策,对了别人不会感激你,错了反而会全怪你。”
人生下半场,最该学会的社交法则,就是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经历多了你会明白,人要学会为自己的观念与决定买单。
收起改变别人的欲望,尊重他人的命运,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清醒。
03
少共情
别耗自身能量滋养他人
加州艺术学院曾发过一个动画短片《Side Effects》。
讲的是一个好心的男孩子,帮助他人的故事。
刚出发时,他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因气球飞走哭得很伤心,便赶忙上前安慰,帮她带走了坏心情;
然后他看到一个男生,委屈难过,他又上前救助,帮对方振作起来;
就这样,男孩一路走,一路安慰别人的遭遇。
渐渐的,他浑身染上了坏情绪的颜色,变得沮丧难过起来。
在滋养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深陷痛苦、疲惫不堪。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太过在意别人的情绪,太热衷于滋养他人,反而让自己陷入沼泽,不能自拔。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得到了米考伯先生的收留。
因为感谢米考伯先生给予容身之所,大卫对这家人深怀感恩。
所以,每当米考伯太太向他哭诉平日的烦恼,大卫总是耐心倾听,用心开解。
每当米考伯先生因欠债被法庭传唤,被债主纠缠时,大卫总是守在旁边,不断安慰。
但生活总是烦恼居多的,大卫对米考伯一家的开解,渐渐成为了常态。
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辛苦工作一周的大卫本想喘口气,找点乐子庆祝一下。
可米考伯太太又哭丧着脸出现了,对大卫说着重复过许多次的话:“我不拿你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
而后,又是一长串的喋喋不休。
这一次,大卫终于没有精力再疏导米考伯太太的情绪了,他草草应付了一番,躺在床上,提不起兴致庆祝。
他发现,米考伯太太的坏情绪不知不觉间已经侵扰了自己。
一向乐观的他,变得郁郁寡欢,对未来丧失信心,对生活感到迷茫。
共情力强的人,因为太过善解人意,很容易变成大卫这样的情绪垃圾桶。
可过分消耗能量,最终只会掏空自己,压垮自己。
弘一法师说:“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
人唯自渡,切莫渡人。
保持适度的情感屏障,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保。
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的能量,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很喜欢《种子》里的一句话:
“生活是一首曲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符要弹奏,你不能掺和别人的,但可以弹奏好自己的那部分。”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为自己的那一部分做主。
别人的曲子,即使弹得再糟糕,也没必要去管。
人到中年,能量内敛,克己守心,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