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5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表示,一颗名为“2024YR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2年撞击地球,这个概率大概是2%。
这颗危险的小行星是在2024年12月27号首次被发现的,据估计,这个小行星的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自今年1月初以来,NASA的天文学家一直使用望远镜来追踪这颗小行星,目前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大概是4800万公里左右。
如果行星比较小,它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的时候,高温高压冲击会使结构疏松的星体解体成碎块,然后燃烧殆尽。但如果星体的个头足够大、密度又足够高,那还是有可能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形成威胁的。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加速构建行星防御体系。据悉,《行星安全协议》包括一整套机制和需要遵守的准则,其核心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监测网络,实时跟踪潜在的危险天体,制定紧急响应计划,协调各国在发现撞击威胁的时候,采取一致的行动,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等等。就其防御的技术来看,目前动能撞击技术是相对成熟的防御手段。
在2022年9月26日,NASA成功地用每秒6.6公里速度的探测器,撞击过一个名为“迪迪莫斯”的双小行星系统中的较小的行星“狄莫弗斯”,成功地使这颗小行星偏转了小行星的轨道。
目前,中国也开始了部署近地小行星的防御系统。2024年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的设想,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的防御任务。
据有关信息,这项任务计划选用“伴飞+撞击+伴飞”的模式,当撞击器对目标小行星用动能方法撞击的时候,探测器对撞击过程进行观察,并在撞击之后继续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招聘“行星防御岗”的公告,这说明中国关于行星防御的监测、预警、拦截或偏转等技术的研究论证,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当中,相信中外科学家在小行星撞击的可能发生的灾难之前,一定能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