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可能是真躲不掉了, 科学家已经确认,一颗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可能会在2032年12月22日,与地球相撞。其概率已经从最初的1%一路飙升到了3.1%,相当于连抛五次硬币全猜对的几率。



我就问问,啥时候有过这么好的手气! 所以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防御机制,召集最顶尖的科学家研究应对措施。连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也停下了手里的活,开始盯死这颗小行星。



所以,它会撞到哪儿?它会造成多大破坏?还有七年时间,我们该做哪些准备?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这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最早是在2024年12月27日,由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阿特拉斯望远镜系统在巡天观测时发现的。当即就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因为它的“走位”非常奇特:绕太阳一圈仅需4年,时而钻进地球轨道内侧,时而又跑到木星附近晃悠,活脱脱一个“星际飙车党”。只是这个飙车党,每4年就会穿过我们的轨道。

要是在穿越时不幸撞上了,以它的个头,摧毁一座城市绰绰有余,所以号称——城市杀手。根据估算,它释放的威力相当于500个广岛原子弹。如果在空中爆炸,那就几乎等于又一次的通古斯大爆炸;而如果落到地面,大概率会撞出一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巨大陨石坑。



那哪座城市会这么倒霉得被它盯上呢?从南美到南亚会是一条“高危走廊”。



2024 YR4的预测着陆点将横跨南美洲北部、非洲、南亚的赤道地带,覆盖墨西哥西海岸、印度孟买等人口稠密区。所以请提前做好规划,届时谨慎前往上述区域哦。



不过,你可能也看到了,在这个条带里,海洋其实才占据了最大的比例。所以科学家押注,它更有可能是在远海上空解体或者坠入远海,那基本上就对人类社会没啥影响了。即便是坠入近海,也顶多是引发海啸影响一些海滨城市而已。

这么说起来,好像也没啥值得担心的。不过该做的准备一样也不能少。作为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SMPAG的政府组织成员,我国已经开始在为保卫地球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了。当《流浪地球》用“行星发动机”推走地球时,中国航天正默默研发现实版的防御技术,它们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预警、探测和拦截。

首先,是行星防御体系。 2023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已经公开招聘了行星防御专家,开始准备应对小行星撞击的各种情况,并且提前演练,以确保一旦发生威胁能够快速反应。在探测技术方面,我国正在加快深空探测,特别是“复眼”雷达系统,这个超级雷达阵列可以监测到离地球750万公里的小行星,未来还将扩展到1.5亿公里。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潜在威胁。而且,我国还在青海冷湖建设光学望远镜基地,2026年还将发射新的太空望远镜,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最后是拦截技术。动能撞击是最成熟的方法,就像美国的DART任务一样,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我国计划在2027年进行动能撞击实验,模拟改变小行星轨道。此外,还有通过长征五号火箭进行连续撞击的方案。虽然核爆也能应对大型小行星,但它太不可控,目前只适合......在电影院上映。



别说,有的时候想想这辈子还能真碰上一回小行星撞地球,是不是也算撞了大运呢。哎呀,怕就怕它最后只是个科学家的加班项目而已。毕竟,3%的概率在统计学上叫“低风险”,只有在赌徒眼里才叫“梭哈的机会”。而对你我这些普通人来说,更现实的威胁可能是“上班迟到”或“甲方改需求”。

好了,我是火箭叔,别停下,去探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