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
2032年12月22日的你会在做什么呢,岁月静好,还是鸡飞狗跳?
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那一天撞击地球,威力相当于一次性投放约80颗广岛原子弹。今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空局(ESA)计算其撞击概率为1%,这一数字现在增加到了2.3%。
这是个啥概率?有人说,数据预测国足以小组前两名直接晋级世界杯的概率为2.2——网友纷纷表示,那我就放心了。但又有不少媒体称,联合国为此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了!(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科普作家水兄辟谣说,此为误传,所谓《行星安全协议》根本不存在,但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UNOOSA确实已开展相关工作。)
鉴于留给人类的等待时间也就7年多(如果真撞的话),我们还是要认真地讨论下这颗小行星。
▲ATLAS望远镜发现的2024 YR4(图源:AFP)
2024 YR4
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密集分布着50多万颗小行星。这些小行星被太阳和木星的引力控制着,但也有一些成员因为行星引力扰动及复杂的热物理效应而发生轨道迁移,成为接近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2024 YR4就是这样一个偏离了主带的调皮家伙。2024年12月25日,这颗小行星以82.88万公里的距离接近地球,两天后被位于智利里奥乌尔塔多(Rio Hurtado)的“小行星撞击临近警告系统”(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ATLAS)发现。(Last Alert,听上去多么令人绝望的词儿!)
这是一颗阿波罗型小行星,即因轨道半径大于地球轨道半径而横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光谱和光度时间序列初步分析表明,它很有可能是石质的S型、L型或K型小行星,自转周期约19.5分钟。它大约4年回归地球一次,但2028年12月17日前后的那次接近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它有多大?很遗憾,人类目前还无法准确测定,只能根据其表面反照率进行估算。如果2024 YR4反射5%至25%的可见光,那么它的直径可能为40至90米。
▲2024 YR4小行星尺寸比较(图源:维基百科)
2024 YR4
与6600万年杀死恐龙的那颗小行星相比,这相当于一枚鹅卵石。前者直径可能为10公里,据信是导致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的罪魁祸首。
其他知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包括:1908年,一颗直径50-8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夷平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2013年,另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造成1000多人受伤、7000多座建筑物受损。
参考历史上的来袭小行星可知,尺寸可能与大型建筑差不多的2024 YR4一旦撞上地球,即便不至于成为“行星杀手”,也必然造成区域性破坏。目前,它在都灵指数表(Torino Scale)上的危险评级为3级。
1999年开始正式使用的都灵指数,是对未来100年内小行星、彗星等近地天体的撞击危险从0到10进行评级的方法。0表示天体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该天体因为太小而无法在穿过地球大气层后仍保持完好——就像天空中并不鲜见的“火流星”。10表示碰撞是确定的,且撞击天体尺寸大到足以引发全球性灾难。
算上2024 YR4在内,仅有三个天体的评级超过1。其中评级最高的是阿波菲斯小行星(99942 Apophis),2004年年底连续4天被评为4级,后来降为3级、2级。“3级”的意思是“可能会撞击造成局部破坏”。如果进一步观测确认2024 YR4很可能与地球相撞,其都灵评级将升为8级。
▲“通古斯爆炸”地区1929年照片(图源:维基百科)
2024 YR4
悲观主义者不少:万一躲不开……现在我还要不要努力工作,还要不要攒钱买房?
愁个啥。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这意味着即便小行星悍然袭来,人口密集区被撞击的可能性只有30%。同时,区域性灾难是可以躲避的,比如人口疏散,比如躲进钢筋混凝土建筑或避难所地下室。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2024 YR4仍知之太少,尺寸、质量、密度都需要进一步测量。一旦更精准地获取其特征和轨道数据,撞击几率也许就降至0了!
现在,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Magdalena Ridge 望远镜、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到夏威夷的Pan-STARRS望远镜,世界各地天文台密切追踪2024 YR4小行星,直至它两个月后消失在地球视野中。接下来,围绕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运行的詹姆斯·韦布(James Webb)望远镜将把镜头转向该小行星,计划今年3月、5月对其开展观测活动。与地面望远镜通过小行星表面反射光量来估计其大小不同的是,韦布空间望远镜能够测量小行星反射的热量,以算出更为准确的尺寸数据。
当然,地球人也可以更主动些。理论上讲,改变小行星轨道有多种方法——拖船捕获小行星,在小行星表面或地下进行核爆炸,发射航天器撞它,发射航天器到目标附近从而通过万有引力让其产生持续的速度变化量,用功率足够大的激光投射系统烧蚀小行星表面以产生等离子体喷射反作用力,等等。
尽管听上去都还比较科幻,这些方案其实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理论了。2022年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成功地通过航天器撞击将小行星Dimorphos的轨道周期缩短了32分钟。
所以,防御小行星——人类是不会坐以待袭的,航天是有办法的!
▲DART任务(图源:NASA)
参考文章
1. Ashley Strickland,Asteroid 2024 YR4 could hit Earth in 7 years. Here’s what could happen — and what’s being done about it,
https://www.cnn.com/2025/02/15/science/asteroid-2024-yr4-earth-tracking/index.html
2. Jeffrey Kluger, Do You Need to Worry About an Asteroid Hitting Earth?,
https://time.com/7225374/do-you-need-to-worry-about-asteroid-2024-yr4-hitting-earth/
3. Georgia Jiang, NASA’s DART Impact Permanently Changed the Shape, Orbit of Asteroid Moon,
https://today.umd.edu/nasas-dart-impact-permanently-changed-the-shape-orbit-of-asteroid-moon
4. 曾雪琪, 中国国家天文,2024 YR4:一颗小行星,照见人类文明的脆弱与坚韧,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012581457/77f58e510190144hk
>End
本文转载自“语宙”,原标题《一颗小行星7年后2.3%概率撞地球:真的?咋办?》。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