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
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
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举行
苏峪口瓷窑址发现
中国最早的“高石英瓷”
将瓷胎“二元配方”
从元代提前至宋夏时期
2月22日,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在银川举行。
2017年,苏峪口瓷窑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面积约4万平方米。
2021年至2024年,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与西夏寺院等出土精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对窑炉1—窑炉6(编号为Y1—Y6)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2400㎡。
共揭露出六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发现瓷土矿、石英矿、石灰矿、煤矿与水源等完整的窑业资源组合,这在我国陶瓷考古上尚属首次。
区内外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苏峪口瓷窑址。
苏峪口瓷窑址
是西夏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
也是目前国内发现
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瓷窑址首次揭示出宋元时期
单个完整窑场的规模
构成及工艺流程
对于全国同一时期窑场的重建
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揭露了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并找到了西夏宫廷用瓷的烧造地。
制瓷作坊包括瓷土与石英加工、拉坯、修坯、上釉、烧成等完整的遗迹,其中石英加工作坊、晾晒烘干作坊、石英煅烧的窑炉均为在窑址区首次发现,可以构建更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同时,发现了独特而高超的窑业技术,将我国瓷胎“二元配方”技术从元代提前到西夏,产品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参数接近或达到现代“高石英瓷”的技术标准,是我国“高石英瓷”的最早发现,这在两宋时期全国窑场中首次发现,在我国的窑业技术上独树一帜。
区内外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苏峪口瓷窑址。
苏峪口瓷窑址的考古成果以全新的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发展,并从瓷业生产的角度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实证了两宋时期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对于研究这一时段的历史和民族“三交”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与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湖南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
活动围绕“苏峪口瓷窑址考古发掘收获”“创烧时间”“制瓷技术与装饰技法传播交流”“中国白瓷发展轨迹”等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记者:鲍淑玲
编辑:李雪旎
审核:申亮
监制:孙磊
近日热点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