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仍是今年珠海“两会”热点话题。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马晋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在追求校内体育运动时长的同时更要重视锻炼质量。在财力允许前提下,通过政府补助,提高体育课相关的校方责任保险及无过失责任保险的标准,解决学生在体育课上擦伤、受伤等责任赔偿问题,从而让学校大胆上体育课。
珠海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马晋。
提升校内保险标准,确保体育课师生应保尽保
近年来,在“双减”政策和体教融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珠海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能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在课后提供体育服务。但部分学校仍因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中受伤而承担过重责任,导致体育课内容被弱化,甚至出现“课间圈养”现象。这不仅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也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可丰富兴趣爱好,释放日常学习、生活等压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和意志力,应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马晋建议有关部门要适度给学校“松绑”,将学校从“无限责任”中解脱出来。她认为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合作,广泛开展体育课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风险责任意识。同时在财力允许前提下,政府应通过补助提高体育课相关的校方责任保险及无过失责任保险的标准,让学校大胆上体育课,开展各种综合体育活动。
“体育是需要学生在户外跑、跳的,难免会有竞争对抗和擦伤受伤的风险。”马晋介绍,提高保险标准,可以让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更加放心,也能让家长更加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她建议有关部门应把校方责任保险及无过失责任保险作为大事来抓,指定专人负责,确保体育课全体师生应保尽保。
珠海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马晋。
建立体育师资共享平台,破解师资短缺难题
珠海市教育局于去年8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从2024年秋季学期执行,三至九年级2025年秋季实行每周4节体育课,2026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每天一节体育课造成珠海部分学校体育师资短缺。为破解这一难题,马晋建议以共享理念面向社会筹集体育专业兼职师资力量。
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对全市体育培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组织那些具有一定运动水平、愿意兼职参与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教练员、陪练员入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兼职体育师资共享中心”平台。
该平台将建立健全师资准入、岗位聘用、培训提升、考核评价等体系,采用“先入驻、再培训、后上岗”模式和全市排课走校的方式,组织兼职体育老师到中小学校上课。
“这一平台的建立将有效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体育专业人力资源壁垒,既能补充学校体育师资,又能改变工作日社会机构体育培训专业人员相对闲置的局面。”马晋说。
此外,马晋还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让专业的体育院校、运动员等都能参与到兼职体育师资队伍中来。她认为通过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可以确保兼职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珠海学校体育建设全面发展。(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