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循环,地道升降,天干统运,地支统气。甲为天干之首,也就是天气之始,子为地支之首,也就是地气之始,于是甲子就是天地之气的开始,是气场转换,万象更新之时,其力量影响着之后的六十日。



俗话说:久雨久晴,且看换甲。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甲寅乙卯晴,四十五日放光明。甲寅乙卯雨,四十五日看泥水。夏雨甲子,乘船入市。冬雨甲子,牛羊冻死。千山云深甲子雨,十日地湿东南风。

六十甲子的最后七日,从戊午到甲子,是新甲子进气之时,也是气场转换之时。此时多雨,则新甲子多雨,一甲子六十日,也就是两个月。所以:戊午己未甲子齐,便将七日定天机。七日有雨两月泥,七日无雨两月灰。

甲子逢单日为雄,逢双日为雌,雄甲猛烈雌甲弱,雨落雄甲有大水,雨落雌甲则无妨。明日正月二十七,就是今年的第一个甲子日,为气场换新之时。子是水的顶点,也是木气初生的开始,木为少阳生于子,子就是木气的沐浴之地,咸池之位。



咸池就是天上的水池子,是太阳沐浴之地,日出扶桑,入于咸池。太阳为阳,咸池之水为老阴,那么太阳入咸池,也就是阳和阴的交融,为两气相合,繁衍生息的开始。此时月建在寅,木气开始繁衍生息,不断增强。

木为少阳主春暖,甲子转换新气场,雄甲力量强,意味着明日之后,冬寒之气结束,春季的暖阳开始增强,温度开始不断回升。人在大气中,也要顺应木气增长的过程,木气为肝,肝主筋,于是人也要像树木一样,舒展自身,前俯后仰,拉扯筋骨,让阳气得以疏通。

书云:孟春之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谓之发阳。卦值泰,生气在子,天地资始,万物化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随着阳气的增长,地气升腾,天气下降,两气交感,万物生长,动物开始求偶,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开始繁衍生息。



木气增强,必定压制脾胃之土,酸入木,甜入脾,脾胃互为表里,彼此一收一缩,形成了对食物的研磨之力。此时木旺土弱,要减酸增甘,以养脾气。书云: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此为养生之道也。

既然木气的增强,会导致脾胃之土减弱,那就要减弱对脾胃的压力,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粥类。粥中有水,可以帮扶木气生长,也可以减弱对脾胃的压力,所以古人将粥称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正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书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此时之粥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减弱脾胃的压力,一种是帮扶少阳之木。



正所谓辛甘发阳,那就可以在粥中放一些枣和姜等,以顺应自然气场的变化。少阳之气起于脚而散于头,于是要洗脚梳头,打开阳气散发的通道。书云: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

勿令壅塞,也就是不堵塞的意思。冬季天地之气闭塞,万物凋零,春季天地之气交合,万物生长。此时少阳增长,若被阴气压制而无法上升,就会聚集在下,力量不断增强,就容易导致地动,正所谓:阳伏不出,大地多动。



人也是一样,在阳气增长的过程中,若自身闭塞不通,就会聚集而成疙瘩,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明日换新甲,之后木气生发,温度逐渐升高,正是人们外出踏青之时。春气为青色,刚刚长出的新芽,就是这个季节大自然的力量结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