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烟台一个厂房发生火灾, 火灾本身没有 啥特别的。 有关媒体也 报 道了, 当地街道也发了 情况说明。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几个小兄弟聊了起来,很热闹。他们用Deepseek和Grok3来分析这起火灾的危险性在哪,消防队应该如何扑救。这事儿值得说说,或许会改变未来的消防。


一个兄弟使用了Deepseek进行分析,40秒后,DS对图片进行了识别,根据烟火基本理论,分析出了结果,大概是这样的:

1. 烟气特征

浓烟呈黑色柱状垂直升腾,说明燃烧物质含碳量高(可能涉及塑料、橡胶或油类物质),燃烧处于猛烈阶段,热对流强烈,火场温度已超过600℃。

2. 蔓延路径分析:

① 水平蔓延:浓烟从建筑顶层左侧由白泛黄再发黑,再到右侧二、三、四窗户浓烟变淡,判断火势正从此位置向两侧蔓延。

② 隐蔽蔓延:白色外墙可能遮蔽内部结构破坏,需警惕吊顶、夹层等隐蔽空间火势。

Deepseek给出了消防队灭火救援的有关建议:

1. 火情侦察阶段:

① 运用热成像仪检测建筑承重结构温度,白色外墙可能掩盖钢结构软化风险。

② 通过无人机观测顶层烟气流动方向,判断主要火点位置。

③ 询问知情人确认建筑功能分区,预判危险品存放位置。

2. 战术部署:

① 立体控烟:在建筑前侧、后侧和右侧开设排烟口,配合顶层自然排烟窗形成"排烟通道",控制火势向左侧蔓延。

② 分割控制:利用建筑防火分区设置隔离带,出3支泡沫-水两用枪压制火势。

③ 重点突破:调派53米云梯车建立高空水炮阵地,对顶层实施"点射降温"。

3. 安全管控要点:

① 设置3道警戒线(热辐射警戒区50m、坠物警戒区30m、作战区15m)

② 建立结构安全监测哨,使用激光测距仪实时监测建筑形变

③ 执行"2进2出"编组轮换制度,严格控制内攻时间(单次不超过20分钟)

之后,另一个兄弟使用Grok3(马斯克刚刚发布的最新开源大模型),根据 Reading Smoke和 BE SAHF理论对这张图片中的火灾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如下:

1. Reading Smoke 理论分析

- 烟雾颜色:烟雾呈深色(黑色、灰色和棕色),表明燃烧的材料可能包括石油基材料、塑料或化学品。这些材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热量。

- 烟雾体积和速度:烟雾浓密且快速上升,显示火势强烈,通风良好。烟雾的快速上升表明火灾处于增长或完全发展阶段,热量和能量释放显著。

- 烟雾密度:烟雾中颗粒物较多,反映出燃烧不完全,进一步证实火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判断:烟雾特征显示火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燃烧材料复杂,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需特别注意有毒烟雾和火势蔓延风险。

2. BE SAHF 理论分析

- Building(建筑物):

-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层建筑(5-6层),外墙为白色,窗户呈网格状排列,建筑材料可能包括玻璃、钢材和混凝土。

- 内部可能含有易燃物品(如家具、设备、存储物品),这些材料可能助长火势。

- 建筑高度和复杂性增加了灭火和救援的难度,需特别关注结构稳定性。

- Exposure(环境):

- 火灾主要集中在建筑上层,但存在向周围环境蔓延的风险。

- 图片中可见一辆银色货车和一辆消防车,表明消防人员已在现场展开工作。

- 周围还有其他工业建筑和设施,火势可能通过火花或热辐射引发次生火灾,需重点防范。

- Smoke(烟雾):

- 烟雾浓密、深色且体积庞大,颜色从黑色到灰色和棕色,表明燃烧的材料可能包括石油基材料、塑料或化学品。

- 烟雾的密度和快速上升表明火灾通风良好,热量和能量释放显著,火势可能处于增长或完全发展阶段。

- Air Track(气流):

- 烟雾和火焰从多个窗户喷出,表明存在自然通风路径。

- 烟雾的湍流和快速上升表明有强烈的气流为火灾提供氧气,增加了闪燃或爆燃的风险。

- 通风路径的不受控可能导致火势进一步加剧。

- Heat(热量):

- 火焰强度大,烟雾颜色深,显示火灾产生了大量热量。

- 上层楼层可能面临极高的温度,威胁建筑结构和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 热量还可能辐射到下层楼层或相邻区域,加剧火势蔓延。

- Flame(火焰):

- 明亮火焰集中于上层楼层,显示火灾处于自由燃烧和通风良好的状态。

- 火焰在多个窗户中的分布可能表明有多个着火点或火势快速蔓延,可能是易燃材料或通风驱动的结果。

综合判断:

- 火灾处于增长或完全发展阶段,存在结构坍塌、闪燃或爆燃的高风险。

- 火势可能进一步向上和水平蔓延,需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火势并保护人员安全。

Grok3针对火灾现场的分析,给出了灭火救援以及有关工作建议:

1. 初步评估与安全措施

- 快速评估:

- 使用 BE SAHF 原则评估现场,重点关注建筑结构完整性、潜在坍塌风险和危险材料(如化学品、燃料)。

- 确认火势蔓延方向和可能的次生灾害(如火花引发的火灾)。

- 安全措施:

- 建立安全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 消防人员需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自给式呼吸器(SCBA),以应对浓密有毒烟雾。

2. 灭火作业

- 攻击线部署:

- 部署多条大口径软管和高容量泵,输送水或泡沫(如果怀疑是化学或石油火灾)至上层火焰基部。

- 使用空中梯子平台或高架主水流从上方攻击火势,减少消防人员接触不稳定结构的暴露。

- 策略选择:

- 如果建筑结构稳定性受损(如墙体开裂、天花板下垂),考虑采取防御性灭火策略,避免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 优先控制火势向周边区域的蔓延,保护相邻设施。

3. 通风控制

- 控制通风:

- 通风控制对防止爆燃或闪燃至关重要。在消防人员控制下打开特定通风点(如窗户或屋顶切口),并与灭火行动协调。

- 避免无序通风(如盲目打破窗户),以免加剧火势蔓延。

- 监测气流:

- 观察烟雾和火焰的流动方向,判断通风效果。

- 如果发现烟雾或火焰突然加剧,立即调整通风策略。

4. 搜救行动

- 搜救优先级:

- 优先对下层楼层(烟雾和热量较少的区域)进行初次和二次搜救。

- 使用热成像相机定位被困人员,并确保安全疏散路线。

- 协调管理:

- 与执法部门协调管理人群,避免现场混乱。

- 为疏散人员提供临时安置点,确保其安全。

5. 危险缓解

- 危险材料处理:

- 识别并处理可能助长火势或产生有毒烟雾的危险材料(如化学品、燃料)。

- 如果发现危险化学品,立即调动危险品处理团队进行专业处置。

- 去污措施:

- 为暴露于危险物质(如化学 runoff 或有毒烟雾)的消防人员建立去污区,确保其安全。

6. 资源协调

- 资源调配:

- 根据火势规模和复杂性,调动额外的消防车、救护车和危险品处理团队。

- 确保水源供应充足,必要时调用水罐车。

- 指挥与监测:

- 设立指挥所,协调各单位行动,明确任务分工。

- 监测天气条件(如风向对烟雾扩散的影响),并与附近工业设施沟通,防止次生火灾。

7. 火后行动

- 火因调查:

- 灭火后,进行彻底调查以确定起火原因,收集证据。

- 评估建筑结构损坏程度,确定是否需要拆除或加固。

- 残火处理:

- 使用热成像设备检查建筑内部,确保无残余火点(hotspots)。

- 对可能复燃的区域进行冷却处理。

- 医疗与环境监测:

- 为受伤的消防人员或平民提供医疗救助,确保及时治疗。

- 监测空气质量,防止有毒烟雾扩散对周边居民或环境造成危害。

大家在讨论中感到,这个问题,DeepSeek分析的明显没有Grok3好,对BE SAFH模型理解不够。

靠山屯的话:

首先,挺开心的,一场火灾发生之后,队伍内部的人员在认真讨论怎么灭火,在学习灭火理论和AI软件,这是非常积极和有意义的事;

其次,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象Deepseek、Grok3,都能够识别图片(的含义),并了解相当多的灭火救援理论,通过一张图片就能提出专业的分析和建议,那么如果分析了多张图片和其他信息的话完全可能精准给出灭火救援方案和进行现场指导,因此,拥抱新技术、进行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最后,看到参与讨论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这些人是消防的未来。更加关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学习、思考研究,是队伍大发展的前提。

另外,我也一直在思考灭火救援方面的软件研发,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一个能够支持灭火救援决策(指导)的实用软件,这是非常遗憾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开展攻关,做好这件有意义的事。


之前写过一张思维导图,又稍微修改了一下,供参考。

这是金高工要讲公益课,让我帮他公告一下,有意义的事我也支持。

学习资料

靠山屯闲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纵情向前。

屯主微信号:ifire-ta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