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清空”加沙计划遭拒后特朗普改口,美国中东政策为何“进退维谷”?
在当前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之中,美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纠葛恰似一场错综复杂、迷雾重重的戏剧,而美国“清空”及“接管”加沙计划的发展态势,无疑是这场戏剧中令人瞩目的精彩篇章,背后却藏着美国中东政策“进退维谷”的种种缘由,值得我们以毒辣犀利且独特的视角去剖析解读。
特朗普提出的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如同“横空出世”,打破了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原本的微妙平衡。1月25日,特朗普首次抛出“清空”加沙地带的设想,期望埃及、约旦接收并“暂时”或“长期”安置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然而,这一计划一经出笼,便如同“众矢之的”,遭到了众多国家的反对。阿拉伯国家联盟以及埃及、约旦等国随即表示强烈反对,这无疑是给美国的这一“一厢情愿”的设想浇了一盆冷水,让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博弈中遭遇了“冷面孔”。
到2月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进一步宣扬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应被永久安置在别处,而美国将长期接管加沙地带并进行开发,还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的“拍砖”,沙特方面对此表达了强烈反对。2月16日,埃及总统塞西和约旦王储侯赛因会面时强调,巴勒斯坦人应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两国方案”才是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的唯一保证”,这无疑是对美国计划的又一次沉重一击。
在2月21日特朗普受访时的表态,看似放弃,实则也是在中东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的一种无奈之举。据报道,埃及、约旦两国拒绝合作后,特朗普表示自己是“建议”而非“强迫”实施该计划,同时以过去时态谈论这一计划,暗示其放弃。从表面看,这是美国在面对国际舆论压力,且埃及、约旦等中东盟友不给“面子”时的一种“妥协”,但实际上,美国中东政策的“窘迫”才是一切的根源。
美国提出这一计划,其初衷固然有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试图通过主导中东事务来巩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左右逢源”,获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比如在维护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后,进一步控制中东的能源资源等。然而,这一计划“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完全忽视了中东地区的现实情况和中东各国的主权与利益诉求。
美国一直以来在中东奉行霸权主义,“欲擒故纵”,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中东的政治格局,却忽视了中东各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自主利益和民族情感。中东地区的局势本就像“楚河汉界”般错综复杂,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盘根错节。美国不顾这些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异想天开”地提出这种将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的计划,无疑是在中东地区的“火药桶”上又“推波助澜”,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人民的“群情激愤”。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向埃及、约旦等中东国家每年支付数十亿美元的地缘政治“买路钱”,本以为可以换来这些国家的“俯首称臣”,跟随自己的中东战略,但这些中东国家也有自己国家的发展利益考量。它们深知美国的霸权行径可能给中东地区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以及这种不稳定对自身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因此,当美国提出的“清空”加沙计划触动了中东各国的底线时,它们果断地选择拒绝合作,这也是中东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明哲保身”、维护国家利益的明智之举。
特朗普在这一计划被广泛反对后的“变脸”式表态,也反映出美国内部在中东政策上的“捉摸不定”。美国政府内部不同派别的利益博弈,以及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以色列在中东政治中的复杂角色,都导致了美国中东政策难以形成一个连贯、稳定的战略体系。美国政府在面对国际舆论压力和自身利益受损时,选择了一种看似“及时止损”的策略,放弃了这一几乎不可能实施且引起众多国家反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