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打开地图,将目光聚焦于东南沿海的一隅,在距离厦门不远之处,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惊喜的地方——莆田。它声名远扬,几乎每个人都曾听闻其名,可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一座拥有一千五百余年深厚底蕴的文化名城,它的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三百四十余公里,足足是厦门海岸线长度的一点五倍。它,无疑是一处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
在莆田绶溪公园,你是否曾停下匆忙的脚步,仰头望向这漫无边际天空?澄澈的苍穹之下,一朵朵洁白的云朵,宛如软绵绵的“棉花糖”般漂浮。它们形态万千,变幻无穷。有的好似拂动的羽毛,在天际自在飘荡,有的簇拥成团,恰似天边绽放的花朵,演绎着独属于自己的浪漫。只要驻足于此,不经意间抬眸,便是满目的湛蓝,似一汪澄澈的湖水般,能将心灵的尘埃逐一洗净。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又一年春风拂过,绶溪公园再次被染成翠绿。青青小草从草地里俏皮地探出脑袋,满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杨柳抽出鲜嫩的细叶,柔长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似是在与春风低语。而绶溪河对岸的芦苇在葱郁的绿林间格外醒目,好似团团云朵飘落于此。刹那间,脑海中浮现出在书中读过的《蒹葭》,眼前这芦苇,可不就是诗中的蒹葭?绶溪河水缓缓流淌,蒹葭则在岸边伫立,一切都与诗中的画面相契合。然而,此时正值晌午,路上行人寥寥,当沿着河岸寻觅着,却始终不见那诗中令人魂牵梦绕的“伊人”身影。
当风起时,绶溪便顿时泛起层层细密的涟漪,而两岸的绿树蓊郁葱茏,枝叶繁茂,将绶溪温柔环绕。在这绿意盎然间,偶尔有几片树叶挣脱枝头的束缚飘落水上,恰似无畏的冒险家般搭乘着涟漪这叶轻舟,开启了一场短途。可以看到的是,园中还矗立着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国家一级名木古荔树。此树为北宋莆田文状元徐铎亲手所植,故而得名“状元红”。正所谓“荔枝爱照镜”,这片荔枝林与古桥、古树以及蜿蜒的绶溪巧妙融合,相互映衬,难解难分。
古色古香的游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像是在等候着人们的到来。登上游船,泛舟游于绶溪之上,沿着“十里平溪”景观风貌带缓缓前行,放眼四望,满目皆是柳绿荔红。游船在水中穿梭,人置身于悠悠碧水之上,别有一番韵味。当到达荔枝林间时,人与周围的一切自然而然地融入这悠悠沁然、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之中,分不清究竟是自己成为了画的一部分,还是这画本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至于水上廊桥——延寿桥则堪称公园的神来之笔,从远处眺望,它恰似一条彩练般漂浮在潋滟的波光之上。当信步踏上廊桥,抬眼是澄澈如洗的蓝天,俯首是碧波荡漾的绶溪。这座古桥始建于宋代,如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桥面在岁月的摩挲与无数行人的踩踏下,被打磨得锃亮光滑。多少人曾行色匆匆地踏上这座桥,又匆匆离去,他们的身影未曾在桥上、树下留下丝毫痕迹,恰似朝生暮死的蜉蝣,短暂地寄身于这天地之间。
然而,自延寿桥往南前行约百米,便能寻到状元井,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徐井。相传,这口井是唐朝僧人专门为状元徐寅所修建。井围呈独特的圆形瓜楞式,井水清澈见底,即便历经岁月变迁,也从未干涸。井台周围那八角形的围栏,是后人修缮而成,其造型精致、玲珑剔透,尽显古朴大方之美。
著名作家林清玄于《人生最美是清欢》中曾言:“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的确,在忙碌工作的裹挟中,常被疲惫与纷扰所困扰,map.56389.cC/kityl.PHP而此时寻一处公园远望绿荫千里,坐看浮云流动,不失为一场对身心的救赎。在这般惬意的氛围里,只想寻一片柔软的草地,悠然躺倒,静静聆听不远处传来的风声,惬意地度过整个慵懒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