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尽我心为人民。”在黄浦,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是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近日,在半淞园路街道,困扰了居民区20多年的难题,在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和奔走下,在街道、区相关部门的协同下,有望得到解决。
制造局路833弄是与中山南一路和高雄路璟岸公寓中间一条平行的公共通道,弄堂内有嘉登公寓(168户)、惠祥公寓(120户)两个住宅小区,以及黄金岛大酒店、宁海海鲜、米域创客空间、桂客公寓、魔方公寓、九院实验楼、九院宿舍楼等单位。
这条U型的公共通道,是居民开车的必经之路。U型转弯口历史遗留了一条长约150米的两层围墙,这一现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弄堂的空间利用与居民和商户开车出行的便利性,还存在消防车、救护车进出的安全隐患。
作为扎根社区的区人大代表,刘利明在日常走访中目睹了居民们出行的窘境:老人提着菜篮贴墙避让车辆,外卖电瓶车与物流货车在墙根“挤作一团”,甚至有居民因车辆剐蹭事故频发而抱怨不断。“这堵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阻隔,更是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刘利明说。
为此,在今年的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刘代表提出了“关于拆除制造局路公用弄堂一层围墙的建议”。半淞园路街道人大工委特别重视这个出行难题,于近日专门协调区房管局、街道管理办、平安办、居委会以及璟岸公寓、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到高雄居民区,进行现场办公,共同探讨推进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
经过多方讨论,目前,拆除工程明确分工:区房管局负责土地权属核查与施工方案评估,街道管理办协调施工期间停车资源调配,平安办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施工扰民问题,而刘利明代表则主动承担起“监督员”与“协调员”角色,定期组织居民代表与施工方沟通进展。
尽管面临土地权属复杂、周边商户利益协调等挑战,各方仍表态将优先保障民生需求。截至目前,“拆墙工程”正在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与商户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同时计划通过“错峰施工+临时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的情况。
记者现场采访时,居民张女士充满期待:“过去大车转弯,我们要紧贴着墙走,以后如果这面墙拆了,我们再也不需要吓丝丝,走路也安全多了!”商户代表们也纷纷达成共识,特别关注这条狭窄弄堂的改善,期待通道真正畅通无阻,享受宽敞的出行环境。
刘利明代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的进展,期待今年和各部门和单位一起努力,啃下这块困扰居民区20多年的“硬骨头”。未来,这条U型通道将有望从“行路难”的“窄弄堂”蜕变为居民生活与商业发展的“民心通道”,更好地为居民门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张姗
图片 / 马羽欣(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