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购买苏 27 的 921 和 934 工程,那可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军购史上响当当的成功案例!为啥这么说呢?

回想当年,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那会,咱中国空军的情况可真是不太乐观。咱自己研制的四代机歼十,还在艰难推进着呢,按预计得到 90 年代末才能装备部队。可再看看人家美、英、法、俄,四代机都普遍装备了 10 年、20 年啦,这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咱跟人家差了整整 30 年啊!





而且歼十一开始计划装的可是涡喷 15 发动机,为啥呢?涡扇发动机搞不出来呀!没办法,只能等着 2010 年左右再换涡扇,这么一来,也就勉强算个三代半。

那时候咱也想引进四代机,可计划基本上全泡汤了。中国空军在 80 年代测试了幻影 2000 、F 16 和狂风这些飞机。幻影 2000 价格贵得离谱,咱根本买不起;F 16 呢,美国佬只肯给提供用 J 79 发动机的低配版,性能差不说,价格也不便宜;狂风经过评估,性能实在不咋地,变后掠翼维护起来还特别麻烦,一看就是要被淘汰的货,所以最后都没买成。到了 1990 年之后,就算想买,也买不到啥好飞机了,就算能买到,也都是些第四代的中型或者轻型战斗机,跟人家 F 15 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90 年代的时候,咱军队最看重的两款自研战斗机,一个是歼八三,另一个是歼七三,当时想着高低搭配,歼八三负责中距离交战,歼七三负责近距离格斗,就这么互相配合着,凑合完成国土防空任务。要是没意外,一直到 2000 年甚至 2010 年,咱空军战术体系估计也就这样了,靠着两款老飞机撑场面,再加上飞豹对地攻击,把强五改一改,说实话,这套体系在五常里面,真有点拿不出手。



就在这时候,苏 27 来了,嘿,这可一下子把中国空军体系给盘活了!苏 27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性能能对标美国的 F 15 。当时 F 15 那可是如日中天,欧洲都拿不出能跟它抗衡的机型,也就俄罗斯的苏 27 能跟它掰掰手腕。咱一下子就搞到了四代机,还是战斗力超强的重型机!毫不夸张地说,这直接把中国空军的整体技术水平,从 70 年代 F 4 E 和 F 5 E 配合的那个年代,一下子提升到了 90 年代的顶尖水平,跟世界主流国家的空军装备站到一块了。







而且苏 27 上的好多设备,给咱提供了不少思路,有些还直接用到了咱自研项目上。就说歼八的改进吧,咱还曾想用歼八配套苏 27 上的 R 27 ER 导弹,甚至还有对地精确制导武器这些,搞出了个歼 82 M 项目,可惜当时空军不怎么感兴趣。要说最大的系统转用,那还得是苏 27 的 AL 31 F 涡扇发动机。跟涡喷发动机比起来,这 AL 31 F 可是正经的第四代涡扇,性能和 F 15 上的 F 100 差不多。关键那时候俄罗斯穷得叮当响,啥产品技术都肯卖,咱就顺势敲定了这坚实的动力,原来基于米格 23 涡喷发动机的涡喷 15 就被放弃了,一步到位,直接上 AL 31 FN 。现在看这发动机性能也就那样,但配上歼十之后,歼十的性能一下子从半吊子变成完整版的四代机了,也让咱中国空军装备涡扇发动机的时间从 2010 年提前到了 1996 年,一下子争取了 15 年的时间,就冲这两点,苏 27 这买卖,那绝对是赚翻了!





不过呢,苏 27 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毛病也不少。就说航电系统吧,苏 27 那个倒卡神器 N 001 雷达,前端天线加上后端电子管设备,足足有 700 多千克,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台雷达都快一吨了。可同一时期 F 15 用的雷达才 100 多千克,性能还比苏 27 的好。苏 27 用的计算机性能也差得很,就只有硬件交互功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