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开展大型健康惠民活动——“医路有爱‘紫’通车”,现场多位名医为大家带来健康义诊。针对最近大家常见的春季失眠和春季养胃问题,专家们为大家答疑解惑。

都说“春眠不觉晓”,为何更容易失眠?

早春时节,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然而,不少人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却遭遇了“春困”与失眠的双重困扰。“白天哈欠连天,似乎怎么睡都睡不醒。到了晚上,却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俗语说“春眠不觉晓”,但实际上,春季反而更容易出现睡眠紊乱,失眠的情况并不少见。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急诊科主任、主任中医师蒋华表示,从中医理论来讲,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春天万物生长,肝阳上升,这种生理变化会让很多人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像是失眠、焦虑等影响睡眠的因素在春季也会加重,“所以,在这个季节,做好疏肝工作,从中医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进行调理至关重要。”

蒋华指出,失眠主要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不易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第二种是多梦,睡眠质量差,容易半夜醒来,睡眠状态很“浅”。第三种是易醒,很多人在凌晨1点到3点肝经主时这个时间段特别容易醒来,这也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良好的睡眠可不只是完成休息任务那么简单,睡眠不好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等,都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春季一定要重视睡眠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理。”

蒋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睡眠状况比较差,建议前往中医院进行调理。像在江苏省中医院,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论治制定治疗方案。其次,医院内还有珍枣胶囊等院内制剂、药物枕和香囊等健康产品,以及针灸、推拿等外治法,都能辅助改善睡眠。


他表示,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要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同时注意调节工作压力。春季养生可以多吃一些对应肝脏的食物,中医认为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像芹菜、西蓝花这类青色蔬菜都很适合在春季食用。另外,还要戒除不良习惯,比如经常吸烟、喝酒,以及在下午或晚上睡觉前喝浓茶、咖啡等,这些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蒋华强调,运动也是改善睡眠的有效方式。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情绪,对改善睡眠很有帮助,“除此之外,千万不要熬夜!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认为,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当令之时。如果总是熬夜到两三点才睡,会对脏腑造成损伤。遵循机体的昼夜节律,这样才能保证睡眠质量,对身体各个器官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春季宜养胃!按揉三穴,顾护胃气

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讲,春季是肝脏主令的时节,肝属木,在五行相生相克中,木易克脾土。春天肝气生发本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生发太过,就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人们出现食欲不振、烦躁、心情不佳等情况。这便是中医对春季相关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

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刘亚军表示,基于这样的理论,春季养生在多个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上,要选择具有生发之性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过强和酸性过重的食物,口味尽量清淡。经过冬天和春节,很多人习惯进补,吃了较多油腻食物,到了春天,就更适合吃些清淡、易消化且开胃的食物。运动方面,冬天人们大多在室内活动,春天来临,就应该适当进行运动。中医认为脾胃主肌肉、四肢关节,适度的四肢运动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作息时间同样需要合理把控,《黄帝内经》提倡“夜卧早起”,一般建议晚上十点左右入睡,最晚不超过十一点,早上六点多起床,这样有助于维持一整天的良好精神状态。

“另外,春季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温差变化大,防寒至关重要。而且春天多风,除了防寒还要防风。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受寒受风,如果不小心受到风寒,可用生姜、大枣等性温的中药煮水饮用。”刘亚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刘亚军强调穴位按压也是春季养胃的好方法,其中有三个穴位效果显著。第一个是足三里,民间有“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它位于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寸处。第二个是内关穴,在腕横纹上三寸的位置。这两个穴位定位简单,对腹胀、恶心、胃疼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第三个穴位是中脘穴,在剑突下三寸左右,无论是轻轻揉按还是艾灸,都能起到不错的养护作用。“日常对这三个穴位进行适当的艾熏或按压,能够顾护胃气,让我们在春季拥有更健康的身体状态。”刘亚军提醒。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