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大多数人看来,如今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科技的发展也让许多犯罪行为变得更容易被发现和打击。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仍然存在一些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儿童拐卖问题。
01
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孩子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任何关于儿童被拐的消息都会牵动家长的心。
近年来,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年里,共发布了近4000名儿童失踪的信息,成功找回的儿童超过3900人,找回率达98%以上。
这些数据虽然让人感到庆幸,但仍然提醒我们:儿童被拐的风险依然存在,家长们必须时刻警惕,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那么,哪些孩子更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哪些孩子相对不容易被拐?家长又该如何有效防止孩子被拐呢?
02
这三类孩子相对不容易被拐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机灵、善于交际,就不容易被人拐骗。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孩子反而更不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
以下三类孩子在人贩子眼中,往往不太容易下手:
内向寡言的孩子
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社交能力较弱。但正是这种内向的性格,反而会让人贩子“无从下手”。
这类孩子通常不喜欢主动和陌生人交流,也不会随便跟随别人走动,遇到陌生人靠近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回避或者保持距离,这让人贩子难以用甜言蜜语或者哄骗的方式得手。
此外,他们不爱乱跑,不会随意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也降低了被拐的风险。
有点叛逆的孩子
家里有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头疼,因为他们总喜欢顶撞父母,不听话,甚至不愿意按照大人的要求行事。
然而,叛逆的孩子往往对任何人的话都抱有质疑态度,包括陌生人。
当人贩子试图接近他们,给他们提供好吃的、好玩的,甚至编造各种谎言来骗取信任时,叛逆的孩子往往不会轻易相信。
他们可能直接拒绝,甚至对陌生人的过分热情感到反感。这种抗拒和不合作的态度,使得人贩子难以得手。
不太讲究个人卫生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性活泼,平时玩得满身是泥,衣服总是脏兮兮的,让家长感到无奈。
但从人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拐卖那些外表整洁、五官端正、容易被收养或者卖给“买家”的孩子。
因此,穿着邋遢、不太讲究卫生的孩子,可能不会成为人贩子的首选目标。
当然,以上三类孩子只是从某些角度来看,可能会相对减少被拐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掉以轻心。
真正的安全防范,还是需要家长的时刻警惕和正确的安全教育。
03
家长必须知道的防拐措施
时刻关注孩子,避免视线离开
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商场、公园、车站等地,人贩子往往会伺机行动。如果家长一时疏忽,孩子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带走。
因此,带孩子出门时,务必要时刻留意,尽量牵着孩子的手,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不要让孩子独自行动。
此外,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哪怕对方自称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或者“有人托我来接你”,都不能轻信。
了解孩子的去向,确保安全
即使孩子年纪大了一些,可以独自出门玩耍,家长也要掌握孩子的去向,尽量知道他们去哪里、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回家。
如果孩子外出,最好让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必要时家长可以进行电话确认,确保孩子的安全。
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要从小抓起,让孩子知道“坏人”并不是电视里才有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专门拐卖儿童的不法分子。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识别危险,并知道遇到可疑情况时该如何应对。例如:
· 遇到陌生人搭话,不要随意回答,可以直接走开。
· 如果有人强行拉拽,要大声喊“救命”,并奋力挣脱。
· 在公共场合迷路了,不要乱跑,可以向警察或工作人员求助,而不是随便跟陌生人走。
使用定位设备,随时掌握孩子位置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儿童智能手表,可以进行定位和通话,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佩戴一款带有GPS功能的智能手表,这样一旦孩子走失或者遭遇危险,家长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孩子的位置信息,并采取行动。
果妈寄语
儿童拐卖是一种极端恶劣的犯罪行为,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但家长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防止孩子被拐,关键在于家长的警惕性和孩子的安全意识。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不要给人贩子任何可乘之机。同时,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让他们学会拒绝陌生人、辨别危险,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大的责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温暖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