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长期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民主建设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成为人民法院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的有力保证。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1日)上午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施行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符合年满2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的普通公民,有机会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以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能够与法官的专业性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不仅是“陪审”,更是“参审”。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介绍,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施行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多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多件、民事案件983万多件、行政案件117万多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多件。

李成林: 比如说,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庆姐弟坠亡案、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审员和3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对案件事实、刑罚适用进行分析研判。特别是人民陪审员用群众的朴素良知作为法官专业判断的有益补充,在案件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严厉惩处了突破人伦底线的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近年来,各地法院推动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均衡化,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要求,推动实现广泛均衡参审,确保每名人民陪审员都有平等参审的机会。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民陪审员,更加准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

李成林: 在某实验动物养殖机构工作人员感染猴疱疹病毒工伤认定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围绕因工患传染病的工伤认定,从职业角度和公众朴素认知出发独立发表意见,在司法裁判中既融入社情民意,又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

李成林还提到了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

李成林: 在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客观分析侵权行为对长城所承载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增进了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孙莹

编辑:逯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