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全区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系统部署2025年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活力更加澎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0.3亿元、增长6.0%;规上工业总产值6021.1亿元,增长8.2%;规上服务业营收3116.8亿元、增长10.6%;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72.3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继续排名首位。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蓄势之年,成都高新区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奋斗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开放合作为引领、以科技产业为支撑、以严实作风为保障”四个实践路径,实施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样板、对外交往一流窗口、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营商环境一流标杆”的攻坚行动,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贡献高新力量。

全力拼经济搞建设

GDP迈上 3400亿元新台阶

2024年,成都高新区全力拼经济搞建设、抓策源促转化、解民忧办实事,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400亿元新台阶。



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开展“立园满园”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三大优势产业规模达6934.0亿元、增长10.4%;引进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39个。

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集成电路领域产业规模水平居中西部第一,柔性显示、Micro LED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总投资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提前封顶,引进四川省迄今外商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总投资达4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稳中提质,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晋升至第3位,引进世界500强GE医疗中国先进制造中心和近10年来四川省首个获批1.1类中药创新药项目。数字经济提速增效,引进总投资180亿元的人工智能芯片GPU全国总部及超级智算中心项目,“成都高新造”《哪吒2》成为中国首个超百亿票房电影,成功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首。

此外,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总投资100亿元的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落地开工;聚集500余家人工智能生态企业,培育行业大模型46个;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成功发射,四川省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天行者一号”发布亮相。

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成都高新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完善。2024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累计达68个;建成战略平台7家,取得81项原创性成果;北大成都研究院全面投运、清华芯华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天府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在全国首创“中试+”生态,建成中试平台72个,服务中试项目2800余个(次);“岷山行动”计划形成2项全球首创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高新区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构建起涵盖“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组建形成中西部产业园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集群,总规模达3223亿元;天使母基金入围清科、融中等权威榜单TOP 10。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创新创业的主体。2024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全年新登记企业4.5万户、增长15.9%;新增上市企业2家、累计达55家。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高新区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市级人才超2000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四川省第一;聚集高新技术企业486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2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达47家,居中西部第一。

明确四个实践路径 实施“四个一流”攻坚行动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

“我们将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成都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围绕奋斗目标,成都高新区明确“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开放合作为引领、以科技产业为支撑、以严实作风为保障”四个实践路径,确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样板、对外交往一流窗口、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营商环境一流标杆”的攻坚行动,切实以“四个一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是融入成都高新区血脉的基因,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通过发展完善以园区为主阵地、以建圈强链为主路径的产业组织方式,探索提升“中试+”“基金+”双支撑的成果转化实效,推进以商招商、科技招商、链式招商、敲门招商等多种举措,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城市治理和管理体制新范式。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作为省市对外开放活跃度最高的地区,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增强双向配置的资源运筹功能、多元包容的要素融通功能、接轨全球的国际服务功能和区域协作的引领辐射功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高标准建设新川、中日、中韩国别合作园区,集聚用好更多国际国内优势资源,以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都高新区始终秉持初心使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超高清视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未来赛道全面布局。成都高新区将深入把握好“研与产”“立与破”“量与质”“引与培”“供与需”的关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巩固优势产业、培强战新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迈进,打造镇园之宝、未来之星。

“抓作风建设就是抓发展、抓营商环境就是抓未来。”成都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干部作风的持续改进、行政效能的持续提升,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营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生态、政策供给生态、亲清社会生态、人才发展生态,让企业投资“更便利”,让企业成长“更有底”,让企业感受“更实在”,让企业人才支撑“更多元”。

今年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压舱石”“主引擎”作用

今年既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又是“十五五”蓄势之年。此次工作会上,成都高新区明确了今年工作“作战图”。

“今年全区的中心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完成好‘十四五’目标任务、谋划好‘十五五’发展规划三件大事。”成都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包括强化战略承接能力,在服务重大发展战略上打头阵;强化稳大盘能力,在拼经济搞建设上挑重担;强化高质量发展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当主力;强化资源运筹能力,在改革开放上强示范;强化科学营城能力,在城市发展治理上立标杆;强化前瞻谋划能力,在高水平编制“十五五”规划上走在前。

当前,“成都高新造”《哪吒2》从国内火到海外,屡创票房新纪录。影片爆火的背后折射出成都高新区良好的科技产业生态。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立园满园”工作,以产业园区为主战场,通过补齐产业科技关键短板、加快成果转化通道建设、培育镇园之宝和未来之星,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是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10年、挂牌自贸试验区第8年。获批以来,成都高新区充分运用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创造了“自贸通”等一批在全国推广的改革经验。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全省第二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两个试点”报审获批,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合作,真正把“改革动能”“开放势能”转化为“发展效能”。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发展治理,成都高新区还将以公园城市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交子商圈城市更新示范区,在芳草街、玉林等9大片区推行“针灸式更新”,推进智慧治理。聚焦“优质供给”,推动教育提质、医疗升级、文化赋能,加快构建“全龄段、国际化”教育体系,建设“15分钟优质医疗圈”,塑造“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城市气质。

成都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鲜明“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价值导向,践行“干好关键事、干在最前沿、干出加速度”的价值追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