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乌克兰决定出售“瓦良格”号航母,贺龙之子贺鹏飞得知后,亲自登门拜访徐增平:“徐先生,麻烦帮我买一艘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的遭遇,充满波折,它由苏联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1982年项目启动,1985年船体下水。
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经济遭受重创,无力继续推进航母的建造工作。
当时,“瓦良格”号虽已完成68%的建造进度,却只能无奈停工。
1995年,乌克兰做出了出售“瓦良格”的决定!
中国对于购入“瓦良格”号,有着深远且必要的战略考量。
当时,中国海军发展面临诸多瓶颈,而航母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对于增强国家海上防御能力、捍卫海洋权益意义非凡。
拥有航母不仅能够大幅提升海军作战实力,更能为中国航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宝贵的实物样本,助力中国海军实现现代化的跨越转型。
然而,购买“瓦良格”号之路可谓荆棘密布。
西方国家出于对中国崛起的忌惮,不择手段地对乌克兰施压,妄图阻止这笔交易。
乌克兰国内也意见纷纭,部分势力受外部影响,对出售航母持反对立场。
除此之外,购买航母所需的巨额资金,以及后续拖运、改造等一系列棘手难题,都给交易增添了重重阻碍。
在此艰难时刻,贺龙之子贺鹏飞深知,必须找到一位既有雄厚经济实力,又满怀爱国热忱的人士来推动此事。
经过深思熟虑与多方权衡,他将目光聚焦到了商人徐增平身上,并亲自登门拜访。
一见面,贺鹏飞顾不上客套寒暄,就开门见山的说:“徐先生,麻烦帮我买一艘航母!”
短短一句话,不仅是对徐增平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在紧迫局势下,为推动航母购买迈出的果敢决策。
肩负着贺鹏飞的嘱托与国家的期望,徐增平深感责任重于泰山。
他毅然以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名义投身竞拍。
在竞拍过程中,徐增平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沉着应对各种复杂的谈判与审查。
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决心,徐增平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中标。
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运输过程同样困难重重。
在“瓦良格”号拖回中国的途中,土耳其受外部势力蛊惑,以“船体庞大,会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他船只正常通行”为由,拒绝让其通过。
面对这一阻碍,中国各方齐心协力,与土耳其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艰苦谈判。
最终,土耳其同意放行,但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如中国需提供巨额担保,并保证航母不会用于军事用途等。
在满足这些条件后,“瓦良格”号终于在2002年3月4日顺利抵达大连港。
“瓦良格”号来到中国后,经过精心改造,华丽转身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并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中国海军。
“辽宁舰”的入列,填补了中国海军航母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航母时代。
参考资料:
王涛《“瓦良格”号航母的前世今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